党的十九大首提乡村振兴战略,对未来30多年的中国乡村发展进行了规划。指出乡村振兴的总要求是: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最终达到农业强、农村美、农民富,农业农村农民全面现代化的目标。
乡村振兴,产业兴旺是重点。产业是发展的根基,产业兴旺,农民收入才能稳定增长。产业振兴是乡村振兴的物质基础。
那么作为乡村振兴的主体乡村究竟该如何发展产业,就成为了事关乡村振兴成败与否的关键。本文主要从四个方面谈一下乡村产业发展的思路。
一、土里刨食
土里刨食,就是要利用现有资源,整合利用,再加工,再挖掘,依据本村实际,靠山吃山靠水吃水。向现有的农副产品要效益,挖出潜在价值,延伸产业链条,对初级农副产品进行再加工,走上一条人无我有、人有我优、人优我特的农产品品牌化道路。
(一)人无我有。就拿在农村司空见惯的土豆来说,常见的有白皮土豆,紫皮土豆。这是人人都知道的,属于人人都有的情况。但是别的颜色的土豆就不常见了,比如说黑土豆。唐山市滦南县的一位大学生村官就曾种过这样的土豆,取得不错的效益,上市之时,人们没见过,也就勾起来好奇心,同样是土豆,但产品价值就提升了一个档次。
(二)人有我优。一样的土豆,陕西的土豆姐姐冯小燕却做出了精品,土豆经过他们的创新挖掘、深加工,摇身一变成为了精品。开发出土豆饼、土豆粉、土豆糕点等副食,进一步提升了产品的附加值,使得普通的一种农产品通过加工包装而卖出了大价钱。
(三)人优我特。就是要发展特色产业,别人都在熟悉的传统农业上耕耘,人人都想优,最后只能同质化严重,反而优势不再。这种情况下不妨跳出固有的思维,发展一些特色的产业,比如引进新品种,新的经济作物,或者另辟道路,搞依托传统农业的特种养殖业。
例如唐山市滦州市九百户镇的一名大学生村官就利用镇内著名景区青龙山景区打起了蜂蜜的主意,先是做喜蜜,注册了姗姗之恋喜蜜商标,后来,又打出了九宜情蜂蜜品牌,根据地区特色主打枣花蜜,荆条蜜,以微商形式进行销量,将传统的种养殖业进行了有机结合,并取得了很好的经济效益。
2、 借鸡下蛋。就是要巧借外力发展产业。
一是争取政府政策、项目支持,向社会招商引资,争取银行信贷,吸引能人返村发展等。现在国家对农业方面很重视,对家庭农场、田园综合体项目、连片棚菜产业等都有政策扶持,要抓住机会,尽量争取项目花落自家。
二是借助平台。主要是借助于网络平台,着力向"互联网+"农业、数字农业方向发展,可以借助一些电商巨头的扶持计划,推动乡村的产业发展。
比如阿里巴巴农村淘宝计划,阿里巴巴计划在三至五年内投资100亿元,建立1000个县级服务中心和10万个村级服务站。农村淘宝计划通过搭建县村两级服务网络,充分发挥电子商务优势,突破物流,信息流的瓶颈,实现"网货下乡"和"农产品进城"的双向流通功能。
3、 真抓实干
说一千道一万,有再好的想法,不去付诸于行动,不去干,也只能是空想,所以必须抓落实。
尤其是作为村里的一把手,村支部书记担负着乡村振兴的历史使命。因此必须要有魄力,敢于破冰,先行一步,在引导带头上下功夫,凡是有利于村庄发展的,有利于全体村民利益的事情,在不违反党纪国法的前提下都可以去探索尝试。
村里的事情说复杂也复杂,说简单也简单,村里决定做个什么事情,肯定不可能一帆风顺。老百姓最愿意看到实实在在的东西,谁都不愿意担风险,这就要求,在实际工作中,做好引导说服工作至关重要,必要时要勇于先试先行,做出表率。
四、合作共赢
小康不小康,关键看老乡,老乡富不富,关键看支部。实现全面小康,达到共同富裕,必须在支部的引领下走合作共赢的道路。
实现合作共赢的一条途径就是走合作化道路,成立农村产业合作社,让全体村民入股,使得资源变资产、资产变资金、村民变股东,形成人人参与,人人分红的合作共赢局面。
比如唐山市百信生态农业种植专业合作社就走出了一条合作共赢之路,合作社以吃透农民心理,尊重农民意愿,满足农民需求,以专业廉价、诚信透明、务实灵活的服务赢得农民的信任。合作社在摸索中吸取了很多其他合作社失败的教训,走出了一条按茬托管、入社自愿、退社自由的合作化之路。产的粮食,合作社高于市价收购,卖不卖给合作社,农民自由选择,灵活的处理让农民获得了心理上的安全感,入社托管的农民只增不减。
总之,发展乡村产业,要按规律进行谋划、推进,不能急不能燥,要谋长远,因地制宜,要有功成不必在我功成必定有我的胸怀,一茬接着一茬干,压茬推进,才能最终实现产业兴旺,切实增加农民收入,达到共同富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