弘扬岳飞精神首先要弘扬他的爱国精神,但岳飞精神中宝贵的财富决不止爱国精神,还包括他的政治信仰、道德信仰、精神信仰。
虽然岳飞在报国大业尚未完成的情况下惨遭奸佞陷害,含冤而去,但是岳飞的英名和事迹却长期为后人称颂推崇, 在他短暂的斗争和生活实践生涯中的坚守和奋斗,足以展现出其代表中华民族伟大信仰的完美意义。
一、岳飞精神与中华民族精神的主要内涵
今天所说的中华民族精神,是以爱国主义为核心,团结统一、爱好和平、勤劳勇敢、自强不息的伟大民族精神。
(1)爱国主义
是指一个国家的人民在千百年来的社会实践中形成的一种对祖国的最深厚感情。对于岳飞的爱国主义精神,不需赘说。
(2)团结统一
指为了实现共同的理想和目标,凝聚全民族的意志、智慧和力量,同心同德、维护统一的互助合作精神。
岳飞在国难之日追随宗泽,崇敬李纲,效力张所,后又在王彦抗金队伍作战,不满王彦又向王彦谢罪,结交韩世忠,迁就张俊,收编签军汉人,招抚农民义军,联络天下豪杰“收拾旧山河”。这足以体现他“团结统一”的愿望。
(3)爱好和平
指一个民族在同其他民族的交往中,平等相待,友好相处,求同存异,团结合作,为了维护世界和平,促进共同发展而努力奉献的精神。
岳飞是作为主战派而被主和派打压和残害的。
“主战非好战,主和即求和”。当时的历史国情,岳飞主战实为以战止战。岳飞每次对金军的大规模行动都是反击金军的背盟,从未主动挑起战争。他的愿望也只是“收复旧山河”。而高宗、秦桧的所谓“主和”,是在百般屈辱之下求“残喘”。
因此,在那个特殊时期,他的爱国行为虽然遮掩了他追求和平的光芒,但却无法掩饰内心对和平的渴望。这从他的诗作中,可窥一斑。如“归来报明主,恢复旧神州”、“功业要刊燕石上,归休终作赤松游。殷勤寄语东林老,莲社从今着力修”、“燕绕龙旗舞,莺随凤辇吟”,等等!都体现英雄的热爱和平生活的愿望。
(4)勤劳勇敢
指一个民族在改造客观世界的实践中表现出来的不惧艰难的精神
这种精神奠定了中华民族坚不可摧的立业根基。
英雄年少之时家境贫寒,他勤劳侍亲,赡养幼小,而成为将军之后,也未从未懈怠
。作为一军主帅,除了要运筹帷幄,他还要身先士卒,亲临阵场。史料记载,在行军的时候,他的坐骑之上不是病伤员,就是军用物资,他本人很少乘坐。而他对此的解释是:步行可以锻炼一个征战疆场军人的体力。
这种解释说明了什么?
(5)自强不息
这种精神,是指一个民族所具有的独立自主、奋发向上、不断进取的精神。
纵观岳飞成长的一生,不仅他的岳家军发展壮大,功绩建立都是靠自己的奋斗得来,而在国家谋求安定的政治见解上,他从来都不赞成依赖对方的施舍,而是通过强大自身去争取。这是他与所谓的“主和”派的政治见解的本质区别。
二、岳飞精神代表中华民族的精神信仰
“岳飞魂,是中华民族的精神代表,也就是民族魂。”(孙中山)。伟人曾说:岳飞流了血,这血就渗透到我们民族体内,世世代代传下来,岳飞是中国历史上一个伟大的爱国英雄。
南宋中兴四将,是四个人,为什么他们唯独对岳飞如此钟爱呢?伟人的见解高屋建瓴,深刻透彻。
在五千多年的发展中,中华民族形成了以爱国主义为核心,团结统一、爱好和平、勤劳勇敢、自强不息的伟大民族精神。而那个时代岳飞的一生,正是这种精神思想的完美践行者,超越了他的时代局限,达到了完美结合。
(1)岳飞的立身信仰
岳飞的立身信仰可从五个字来反映,那就是“仁、义、礼、智、信”。
“当袄祭师”怀念周同,恩养忠臣之后张宗本,不夺背叛自己的前妻刘氏生活且接济之,为救同僚韩世忠,帮他指点“迷津”,不惜得罪权臣秦桧,足见其仁义智信。
(2)岳飞的立业信仰
岳飞的立业信仰是“忠、孝”。一位侍母至孝之人为严明军纪将邪恶的娘舅果敢正法,为团结抗金义士“吞下”了杀害亲弟弟的仇恨。足见其舍小家而报国家的忠贞大义。
(3)岳飞的精神信仰
他追求精神信仰前提是他的政治信仰。
“武将不怕死,文官不爱钱”是他对政治的理解;他的身体虽为忠于当今皇帝而驱使,但他的灵魂还是追崇先贤的信仰——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
“冻死不拆屋”的军纪,说明他是在为百姓而战,“迎回二圣,恢复中原”说是他在为社稷而战。他的诗词“我来属龙语,为雨济民忧”,也足见其“悲天悯人”之情怀。他为了这两个政治信仰,他宁愿得罪最不应得罪的当今皇上。
当国家安定,天下太平后,她在去“爱此倚栏干,谁同寓目闲。轻阴弄晴日,秀色隐空山。岛树萧疏外,征帆杳霭间。予虽江上老,心羡白云还”。
中华民族精神的根本就是儒家的仁爱天下、道家的道法自然和佛家的悲智双运。这是岳飞精神信仰的最高追求。
三、民族信仰与民族政权的关系。
中华民族的精神信仰的最高境界,就是“仁爱天下、道法自然、悲智双运”。达到如此境界才叫“内圣”,而后才能“外王”。
在中国几千年的历史长河中,掌握国家政权的王者,也就是代表天意的天子治理天下,给人民带来福祉,国家太平兴旺。而一旦天子违背天意,不为人民谋福祉,就不具备“内圣”的信仰,就会被具备“内圣”信仰的真正王者带领人民所推翻,于是建立自己的有信仰的政权,而当这个政权稳定之后,就立刻与原来的信仰分离,反过来扼杀原来的信仰,于是政权与信仰矛盾激化,信仰虽饱受摧残,但最终还是赞推翻没有信仰的政权。如此反复,一浪推翻一浪,“天道虽如此,万民水火中”。
在华夏文明史上,有两个惊人相似的现象。南宋王朝承袭华夏民族信仰建立的政权杀害了华夏民族信仰的代表岳飞,就意味着政权对信仰的扼杀,这个民族政权最终被外族政权所灭。后来,因华夏民族信仰种子未灭,他们依靠民族信仰强大力量建立了大明王朝,而当这个政权稳固以后,又抛弃了它们应该坚守的信仰,后来杀害了坚守信仰的袁崇焕,于是华夏民族政权再次沦为附庸!
这看似巧合,实为必然中的偶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