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农村农业现代化是什么意思?
农业现代化建设是指按照农业现代化的目标进行建设。 农业现代化是指从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转化的过程和手段。
二、农业现代化与农村现代化区别?
农村现代化的范围要比农业现代化的范围大。农业现代化单纯指的是农业生产和发展的现代化,农村现代化包括农业的现代化和环境的现代化,还有住宅的现代化,农民生活的现代化等等。随着社会的发展,农业现代化逐渐实现,农村现代化相应发展着,我国的农村现代化正在逐步完善。
三、农业现代化是解决农村问题的关键?
一是推进农业现代化,关键要促进脱贫攻坚。乡村振兴是事关乡村人民群众的大事,推动乡村振兴,必然会提高乡村人民群众的生产生活质量,这正是广大乡村群众翘首以盼的。乡村振兴是一步大棋,脱贫攻坚战已经为乡村振兴积累了雄厚实力,推动乡村发展必将大有可为、大有作为。面对改革发展的重大任务,实施乡村振兴战略不能“等靠要”,必须坚持把脱贫攻坚与乡村振兴有机结合起来,完善脱贫攻坚目标考核办法,提高脱贫攻坚的精准度,提升人民群众的满意度。只有这样,才能为农业现代化注入强劲的动力,才能铺平农业现代化发展的道路。
二是推进农业现代化,关键要培育现代农业。乡村的农业发展,大多是以粗放型为主,农业现代化必须以土地、资金、技术作为支撑,这是农业现代化的基础,也是乡村振兴的关键。面对改革发展的重大任务,乡村农业的现代化发展,要始终聚焦农业特色产业培育,强化科技支撑、人才支撑、营销支撑,把农业现代化搞上去,让人民群众从事农业的经济效益上得去。从实践看,各级党组织要始终坚持农业农村优先原则,大力实施高标准农田建设,加快特色优势农产品培育生产,大力推进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平台建设,确保农业产品“信得过”,以良好的口碑和市场信誉促进品牌建设。
三是推进农业现代化,关键要大力推进改革。改革开放是决定当代中国命运的关键一招。无论在任何时候,都要大力推进改革,坚持向改革要质量效益、向改革要发展前途、向改革要实践力量。近年来,党中央高度重视改革对经济社会发展的促进作用,把“全面深化改革”纳入“四个全面”战略布局,在各行各业、各个领域推进改革,取得了巨大成效。在乡村领域,深化农村综合改革已经取得巨大成效,农村土地“三权”分置制度在各地不断得到完善,一些地方创新群众工作方式方法,赢得了广大人民群众的信任与支持。事实证明,只要按照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要求,就一定能推动乡村农业现代化,就一定能推动乡村全面振兴。
四、农业现代化和农村现代化的区别?
农业现代化和农村现代化没区别,因为,农业现代化和农村现代化没有区别的,所以说的好,农业现代化和农村现代化没有区别的,农业现代化和农村现代化是一个概念,农业现代化只能在农村完成,因此,农业现代化和农村现代化是为了农业更好的发展。
五、农业现代化农村现代化容易导致什么问题?
一是旱涝威胁日益严重。我国农业基础设施薄弱问题日益暴露,实现农业增产和农民增收目标绝非一时之功。
二是重大病虫害十分严重。一些地方稻瘟病、玉米螟、蝗灾等偏重发生,猪蓝耳病等重大疫情也对生猪生产等造成威胁。
三是部分农产品供给偏紧。去年下半年以来,我国玉米、食用油等农产品价格上涨,随后带动猪肉、牛羊肉价格上涨。这一方面是恢复性上涨,另一方面也暴露出某些农产品供给能力不足的问题。现在,我国大豆每年进口量占国内消费总量的2/3;棉花进口占国内需求量的1/3;生猪存栏减少,供应偏紧;近期奶牛饲养效益也大幅下降,有可能引发奶产品的波动。
四是农资价格偏高,市场环境日益复杂。受成本增加和需求增加的影响,农产品成本增加,利润减小,大大降低农民生产积极性。
六、加快推进农村农业现代化的总要求是什么?
农业现代化建设是指按照农业现代化的目标进行建设。
农业现代化是指从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转化的过程和手段。
1、农业机械化是农业现代化的基础。
农业现代化可以概括为“四化”,即机械化、科学化、水利化和电气化。将机械化排在农业现代化的首要位置。所谓农业机械化,是指运用先进设备代替人力的手工劳动,在产前、产中、产后各环节中大面积采用机械化作业,从而降低劳动的体力强度,提高劳动效率。理论上讲是这样,但在山区、丘陵地区,由于土地面积较小,限制了机械化的应用,甚至无法利用机械。
2、生产技术科学化是农业现代化的动力源泉。
农业生产技术科学化,其涵义是指把先进的科学技术广泛应用于农业,从而提高产品产量、提升产品质量、降低生产成本、保证食品安全。实现农业现代化的过程,其实就是不断将先进的农业生产技术应用于农业生产过程,不断提高科技对增产贡献率的过程。新技术、新材料、新能源的出现,将使农业现状发生巨大的变化,农业增长方式从粗放经营转变为集约经营。科技将在对传统农业的改造过程中,发挥至关重要的作用。
3、农业产业化是农业现代化的重要内容。
农业产业化是指农业生产单位或生产地区,根据自然条件和社会经济条件的特点,以市场为导向,以农户为基础,以龙头企业或合作经济组织为依托,以经济效益为中心,以系列化服务为手段,通过实现种养加、产供销、农工商一条龙综合经营,将农业再生产过程的产前、产中、产后诸环节联结为一个完整的产业系统的过程。可以说,农业产业化的发展过程就是农业现代化的建设过程。一方面,农业产业化促进了农业专业化和规模经营的发展;另一方面,反过来,农业专业化和规模经营又促进了农业先进技术和设备的推广应用,促进了农业现代化的进程。需要指出的是,农业产业化模式不是万能的,不同区域采取农业产业化模式时,需要对该模式产生的历史背景、运做机制、绩效评价等进行评价,盲目引进外界模式往往会导致失败。
4、农业信息化是农业现代化的重要技术手段。
所谓农业信息化是指利用现代信息技术和信息系统为农业产供销及相关的管理和服务提供有效的信息支持,以提高农业的综合生产力和经营管理效率的过程;就是在农业领域全面地发展和应用现代信息技术,使之渗透到农业生产、市场、消费以及农村社会、经济、技术等各个具体环节,加速传统农业改造,大幅度地提高农业生产效率和农业生产力水平,促进农业持续、稳定、高效发展的过程。农业信息产业化是发展一优两高农业的需要,是农民进入市场的需要,是推进农村社会化服务的需要,是农业信息部门转变职能、自我发展的需要,是农村经济发展的必然趋势。它是以信息化的方式改造传统农业,把农业发展推进到更高阶段,实现信息时代的农业现代化。
5、劳动者素质的提高是实现农业现代化的决定因素。
农业现代化必须有高素质的农民这一主体来推进,没有农民自身素质的现代化,要实现农业的现代化是不可能的,因为农业不仅要依靠现代的工业装备及先进的科学技术,而且还要依靠先进的管理手段在农业上的应用。而这些都要由农业生产的主体农民来实现。反过来,随着农业现代化的进程,必然要求农民素质的提高,以使之同农业现代化的要求相适应,即农业现代化与农民素质是互相影响、互相促进的。
总之,在农业生产经营过程中,先进的生产工具靠人去创造,先进的科学技术靠人去摸索,先进的管理经验靠人去总结,先进的经营体制和运行机制靠人去应用。无论是增长方式的转变,还是生产绩效的提高,都是在人的主观能动作用下得以实现的。离开人,现代化是不复存在的。从这个意义上说,我们要实现的农业现代化,是以人为本的现代化。
6、农业发展可持续化是农业现代化的必由之路。
从可持续发展的观点看,农业现代化既是人类改造自然和征服自然能力的反映,同时也是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程度的反映。农业现代化的一个显著特点就是人工生态系统的产生及普遍存在。这种系统具有双层含义:一方面要求尽可能多地生产满足人类生存、生活的必需品,确保食物安全;另一方面要坚持生态良性循环的指导思想,维持一个良好的农业生态环境,不滥用自然资源,兼顾目前利益和长远利益,合理地利用和保护自然环境,实现资源永续利用。这是落实科学发展观,建立资源节约型社会的要求,也是统筹人与自然和谐的前提。
七、农业现代化和农村现代化必须统筹推进推进?
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提出,加快农业农村现代化。“十四五”时期是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的重要战略机遇期,参加协商的委员们普遍认为,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须增强系统观念,开展多领域的协作推进、统筹推进,巩固提升农业综合生产能力,深化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大力实施乡村建设行动。
八、农村第几产业是实现工业化农业现代化的纽带?
在农村第4产业即信息产业,是实现工业化农业现现代化的纽带,在当今的农业生产经营中,要利用好互联网,依靠大数据库提供的信息,来指导安排农业生产,种植,营销等一切事项,只有这样才能给农民带来最佳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因为大数据库提供的信息是最科学和最可靠的。
九、为什么要全面深化农村改革加快推进农业现代化?
深化农村改革的目的是解放劳动力,提高农民收入,推进农村发展。
长期实践证明,小农经济已经不适合农村发展的要求,表现为越来越多的农村年轻人外出务工,土地荒芜或者自发流转。种地能手没有足够的土地,也成为现实问题,土地流转成为解决现实问题的突破口,首先,土地流转可以充分发挥农业土地的生产力,减少土地荒芜面积,保证粮食产量和农副产品产量,为国民吃饭提供保障;其次土地流转可以提高农民收入,解放劳动力;第三,土地流转有利于种地能手开展规模化、现代化经营,提高劳动生产率。国外发达国家发展经验表明,农业现代化是国家发展的必由之路,而土地流转是实现农业现代化的基础和前提,对促进农业现代化具有重要的意义。十、农业现代化主要需要?
农民是农村最丰富的人力资源,如何把规模庞大的农民群体从“人力资源”转化为“人才资源”,将决定农业、农村现代化的方向和进程,毫无疑问,要破此题,对农民开展教育培训是最好的办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