番茄“酱油果”就是果实表面有茶色或酱油色的斑块,病斑大小不一,而且只在果皮上表现,将果皮剥开后内部颜色正常。初期果实表面斑块颜色淡,很难被发现,后变为暗褐色至棕褐色,边缘明显,微凹陷。多从果实肩部开始发病,果实质地坚硬,不变软。一般在果实 膨大期发生,但很多时候到果实转色期才被发现。番茄“酱油果”一般在秋冬茬番茄上发病比较严重,且棚室内偏施氮肥、温度低、湿度大、通风不良、栽培密度过大时发病较重,同一棚室内前脸处发病较重。一般大果型番茄较樱桃番茄感病重。温度管理不当:番茄转色期温度过高或过低都不利于茄红素的形成,番茄转色期应控制棚温白天24℃左右,夜间不低12℃。摘叶不当:摘叶过度致使强烈的阳光直射果实,影响茄红素的形成。持续的阴雨天气,棚内湿度过大,低温弱光,会引发一些生理性病和侵染性病害,造成番茄“酱油果”。防治措施:番茄“酱油果”的形成原因往往不是单独发生的,而是混合发生的。要想防止“酱油果”的发生,综合防治才是上策。首先,加强土壤改良,往往土壤问题的不可逆转性,导致了病害连年高发,所以应注意增施有机肥,生物菌肥。其次,加强冬季棚室管理,提高棚室温度,增加光照,降低棚室湿度。最后,发现病果辨别症状,合理用药防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