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中国古代农业的主要耕作方式是什么?
我国古代农业的耕作方式,以生产工具的发展为标志,把它划分为刀耕火种、石器耕锄和铁犁牛耕三个阶段。
1、刀耕火种:是新石器时代残留的农业经营方式,又称迁移农业,为原始生荒耕作制;
2、石器耕锄:随着大量骨耜和石耜的使用,人们已经脱离了刀耕火种的耕作方法,进入了“耜耕”农业阶段;
3、铁犁牛耕:随着春秋时期开始使用铁农具,战国时期普遍使用铁农具,农业生产力水平也有了质的飞跃。牛耕在春秋战国时代的出现和初步的推广,加上灌溉和施肥技术的新进展,大大提高中国古代农业生产水平
二、农业的耕作方式有哪些?
精细耕作法:指作物生产过程中由机械耕翻、耙压和中耕等组成的土壤耕作体系。
少耕:指在常规耕作基础上减少土壤耕作次数和强度的一种保护性土壤耕作体系。
免耕:是保护性耕作采用的主要耕作方式。
保水耕作:是对土壤表层进行疏松、浅耕,防止或减少土壤水分蒸发的一类保护性耕作方法。
联合耕作法:是指作业机在同种工作状态下或通过更换某种工作部件一次完成深松、施肥、灭茬、覆盖、起垄、播种、施药等项作业的耕作方法。
三、中国古代农业耕作方式是如何发展变化的?
古代农业耕作方式的发展变化:
原始农业的产生最初只是播种和收获,后来就成了刀耕火种,原始的农业生产方式,先以石斧,后来用铁斧砍伐地面上的树木等枯根朽茎,草木晒干后用火焚烧。经过火烧的土地变得松软,不翻地,利用地表草木灰作肥料,播种后不再施肥,一般种一年后易地而种。
后来随着耒耜等生产工具的出现,七八千年前,中国农业进入了“耜耕”或“石器锄耕”时代。
商周时期出现了少量青铜农具和中耕农具,掌握了排灌、施肥、除草和灭虫等技术;春秋战国时期铁器、牛耕的使用和推广、施肥和灌溉技术的发展,标志着铁犁牛耕这种中国古代农业的传统耕作方式形成。隋唐时期进一步发展,出现曲辕犁,中国犁耕技术成熟。
小农经济是长期以来中国封建社会农业生产的基本模式。小农经济以家庭为生产、生活单位,农业和家庭手工业结合,生产的主要目的是满足自家基本生活的需要和交纳赋税,是一种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
四、先秦时期农业耕作方式的演变?
先秦时期农业耕作方式演变,由刀耕火种到铁犁牛耕。
五、耕作技术与耕作方式的区别?
耕作技术包括节气、选种、农具、土地使用(休耕、轮作、套作)、田间管理(包括中耕)、农药的选用、收获、晾晒、储藏,甚至是加工都包括在农业技术中,可以归为广义的耕作技术。
农具显然是包括的,包括耕作的方法,如机耕、畜耕(中耕一般使用畜力),花生和瓜类的除草需要注意时机等。
六、冬小麦耕作方式?
冬小麦可在河滩地和非河滩地均可种植,冬小麦可平作、开沟播种。灌水地块种植水浇冬小麦,产量高、效益好。
间种。实行米麦间种,大垄双行,2.2种植。玉米垄距80厘米,播2行玉米,行距40厘米,增株缩距。冬小麦两垄合一垄,开沟平播,小麦行距15厘米。
复种。在有灌水条件的地块可采取麦、稻、菜复种。上茬小麦,下茬水稻,来年种菜,收获后再播种冬小麦,二年三熟。没有灌水条件的地块可采用麦粱、麦菜、麦饲复种,效益可观。
七、南北耕作方式区别?
我国南方地区纬度较低,热量充足,降水丰沛,耕地类型是水田,主要粮食作物是水稻,当地居民的主食是大米;我国北方地区纬度较高,热量相对不足,降水较少,耕地类型是旱地,主要粮食作物是小麦,当地居民的主食为面食;可见造成我国北方地区与南方地区生产方式和生活习惯差异的主要原因气候条件。
八、什么是耕作方式?
基础说中国传统耕作方式就两种:刀耕火种(其实主要也就是火耕,即放火将山林烧毁,然后将农作物种子播撒在布满草木灰的林地上,是一种原始社会的耕作方式,现在在云南一些极偏远的落后地区还存在,辅助性的会使用石刀啊,木质工具和骨质工具,属粗放型耕作方式),还有就是现在还有地区在使用的铁犁牛耕(侧重于牛耕,但离不开铁器的使用和发展),现在么不少地区用的是机械耕作了(比如拖拉机啊,播种机啊,收割机啊,都算机械,非人力和畜力)
九、什么是农业耕作变化?
农业耕作变化通常指农业耕作方式的发展变化。
农业大出现和发展使人类生活固定下来。最早的农业耕作方式是刀耕火种,木棍鄱种,石刀收割,效率极低。
翻地工具的出现,是一次耕作方式的变化,标志性的农具“耒”和“耜”,它们都是用来翻地的,翻地意味着连作,每年在同一块土地上的劳作耕种,人们也开始真正定居下来。
殷商时期青铜器农农具的出现 大大提高了农业生产率 。春秋战国时期,铁农具和牛耕技术一直使用到现代,直到现代农业技术的运用,使农业耕作有了飞跃。
十、现代农业耕作特点?
现代农业是相对于传统农业而言,它是广泛应用现代科学技术、科学管理方法和现代工业提供的生产工具、生产资料进行的社会化农业。 现代农业有以下基本特征:
1、 农业生产技术由传统经验转向现代科学,形成了一整套建立在现代自然科学基础上的农业科学技术和推广应用体系。如随着植物学、动物学、遗传学、物理学、化学等自然科学技术的发展,促进了育种、栽培、饲养、土壤改良、植保畜保等农业科学技术水平迅速提高和广泛应用。
2、 农业由手工畜力农具生产转变为现代机器生产,现代农业机器体系基本形成并广泛得到应用。如技术性能优良的拖拉机、耕耘机、联合收割机、喷灌设备、农用飞机及林、牧、渔业中的各种机器,成为农业生产的主要工具;电子、原子能、激光、遥感技术及人造卫星技术也逐渐运用于农业。
3、 农业生产的社会化程度大幅度提高。实现了生产的规模化、专业化、区域化,高度商品化的农业生产代替了自给自足的“小农经济”生产,农业生产的过程同加工、销售以及生产资料制造和供应紧密结合,形成了农工商一体化。
4、 计算机网络、多媒体等现代科学技术在农业企业管理和宏观管理中运用越来越广,管理方法显著改进。
5、 农业成为可持续发展产业,广泛采用生态农业、有机农业、绿色农业等生产技术和生产模式,实现了淡水、土地等农业资源的可持续利用,达到区域生态的良性循环。
6、 实现农民素质的现代化。农民成为了具有较高素质的农业经营管理人才或农业技术工人。
7、 现代农业具有较高的综合生产力。农业劳动生产率,土地产出率和农产品商品率大幅提高,农业成为有较高经济效益和社会竞争力的产业。
8、 建立了与现代农业相适应的政府宏观调控机制。如建立完善的农业保护体系,法律法规体系和政策体系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