把青春奉献给护理教育事业记江苏医药职业学院教师孙海燕
“人生的意义在于奉献,我愿意把青春、热血与生命,奉献给我所热爱的护理教育事业。”1983年出生的孙海燕,在护理教学一线岗位工作已13年,今年获得“江苏最美教师”荣誉称号。
2006年,孙海燕毕业后进入东南大学附属中大医院工作。刚工作不久,一件事改变了她原本定居南京的计划。“这是我第一次直面死亡从夜里10点到凌晨4点,我看着那个出车祸的女士心跳从仍有起伏到变为一条直线。”孙海燕回忆道,病人家属难过的场景让她深受触动。
“我一定要努力挽救每一个生命。”2007年,孙海燕毅然放弃三甲医院的优厚待遇,来到位于盐城的江苏医药职业学院当了一名老师。“我能帮助的人终究有限,但我培养的学生越多,得到帮助的人就越多。”
“孙老师教案做得很好,她说教案就是地基,地基打好了,课才能上好。”“孙老师就是‘行走的教科书’。”“孙老师总会把课程知识整理成思维导图发在班级群里,让我们预习复习。”这些年来,对于孙海燕的工作能力,学校师生们给予一致肯定。
2019级学生谭洁对一堂课印象深刻:“那节课学习哮喘方面知识,孙老师闻了一下讲台上的花,突然模拟出哮喘发作的样子,让我们对她进行救护。这样的教学,让我们记得非常牢固。”有一次,孙海燕到五楼教室上课,走急了累得直喘气,进教室后第一句话就问:“老师现在的心功能几级?”有的学生赶紧翻书,有的学生脱口而出级数,孙海燕随后纠正解释,讲解现在喘气所处状态、应如何解决,再巩固上一节课知识。孙海燕的学生渐渐习惯了这种沉浸式课堂,越来越沉着应对课堂上各种“出其不意”。
2015年,孙海燕患上风湿性心脏病。那年冬天,她肺高压引起咳血,丈夫董礼紧张不已,催促她尽快就医。临近学期末,为了不耽误学生们学习,孙海燕坚持到寒假才去医院。
“生病之后觉得时间太有限了,我不能延长生命的长度,就要拓展生命的宽度,尽可能多做些事。”2016年1月,孙海燕盘腿坐在医院病房走廊的病床上,一边咳嗽一边打点滴,还在电脑上整理教学资料,时不时跟其他老师电话沟通课程。董礼看在眼里、疼在心里,默默用手机记录下那一幕。
这年4月,孙海燕经常咳血,董礼想方设法联系上北京的医院,准备带她去做手术。他来到孙海燕的办公桌前替她整理东西,无意中翻开抽屉发现她在日记本上写着:“这次是我第二次进行开胸手术,医生说风险很大,如果有什么不幸,我希望把遗体捐给学校,为医学事业做最后一点贡献。”一张中国人体器官捐献志愿登记卡夹在其中,这是董礼第一次见到这张卡,而孙海燕从来没有提起过,他的眼泪止不住地流下来。所幸的是,手术顺利。
“我希望成为像她一样优秀的人。”这是孙海燕的学生们常说起的一句话。新冠肺炎疫情突如其来,许多江苏医药职业学院的毕业生主动请缨支援湖北抗击疫情。“感谢孙老师坚守初心的叮嘱,让我有勇气决定去武汉支援、肩负起一名护士长该承担的责任。”2010届护理15班的李晓梅正是“最美逆行者”中的一员。
“他们在一线会时不时给我发消息,有的凌晨两点才有空回我信息。我很心疼,同时也为他们骄傲。”谈起学生,孙海燕眼里闪烁着光芒。“我的付出很有价值,教师这个岗位虽然平凡,但是培养了很多学生,能在国家危难时献出自己的力量。”打开与学生的聊天记录,翻看那些视频照片,孙海燕满脸欣慰。
对家庭照顾不多,让孙海燕感到愧疚。“我身体不好之后,孩子都没怎么管过,最常说的就是让他‘找爸爸’。”她说,10岁的儿子董浩云很懂事,平时自觉写作业,在父母忙碌时能自己热饭吃。孙海燕不知道的是,董浩云一直把妈妈看作自己学习路上的榜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