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荷兰农业存在的问题?
荷兰的农业生产非常粗放。 因为是集体农庄,农民的生产积极性并不高,为了完成上面派下的任务,堆高产量,他们土地不休耕,肥料不要钱似的一直往地里撒,农机也因为长时间工作缺乏保养报废率很高。
这样不仅导致生产成本增加,种出来的很多小麦也是口感粗粝,,无法使用。
二、农业对外合作存在的问题?
企业投资能力不足,应对风险能力差。中国农业对外投资企业大多为中小企业,龙头企业和大型集团较少。普遍融资能力弱,很难通过国内银行抵押担保贷款条件,资金不足严重制约了农业企业“走出去”的发展。农业对外合作是中国走出去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有效提升中国农业全球竞争力的重要途径。
三、农业上存在的问题作文?
这可以从从事农业的人口变化,我国农业与外国发达农业国家的差异以及未来农业的展望来展开。
四、优先农业农村发展存在的问题?
一、落实农业农村优先发展的现实情况
二、落实农业农村优先发展中存在的问题
一是财政优先支持不坚决
二是多元化投融资机制不健全
三是政策综合效能没有充分发挥
四是农民需求没有充分满足
五是农村发展动能明显不足
三、落实农业农村优先发展的对策措施
(一)树牢“三农”重中之重理念
(二)夯实财政优先支持政策
(三)健全多元化资金投入机制
三是加大金融改革,鼓励发展“农业产业化增信基金试点”,简化贷款程序和步骤
(四)强化公共服务供给能力
(五)提升乡村人气活力动能
一是要多渠道解决人才引进难问题
二是要强化现代科技知识应用
五、农业保险存在问题及对策?
存在的问题
(一)地方财政配套资金困难,拖期现象严重。按照现行规定,种植业财政补贴中央40%、省25%、县级15%;养殖业财政补贴中央50%、省10%、县20%。虽然地方财政补贴每年都能到位,但时间比较延后,拖期现象严重。如梨树县,财政补贴要求在6月份到位,但该县基本都在11~12月份到位,拖期将近半年之久,辖区其他县(市)也不同程度存在此类问题。原因是农业大县基本都是财政穷县,地方政府配套资金靠拆东墙补西墙完成。如梨树县2009年当年地方财政收入25700万元,农业保险财政配套资金600万元,占地方财政收入的2.3%,给县级财政形成了巨大压力。另外省级财政配套资金也极其困难。据调查,吉林省种植业保险财政补贴最大额度为二轮土地承保面积的70%,超过部分没有资金补贴,2011年已经出现退还农民自交保费的情况。
(二)农民参保积极性不高,保险面不稳定。由于农民集生产者、投资者和经营者等职能于一身,几乎是农业风险的唯一承担者,20%的保费目前对收入不高,余款不多的农民来说也是一个不轻的负担。另外有的农民对保险缺乏正确的了解和认识,在被保险公司合理拒赔或没有达到自己认为应赔的数量后就对保险产生了不信任感。有的农民抱有严重的侥幸心里,认为不一定受灾,买保险是加重自身的经济负担,使保险面上下波动较大。如:四平辖区2007~2010年农作物保险分别为290.44万亩、582.99万亩、465.2万亩和686.1万亩,四年的波动幅度分别是增加292.55万亩,下降117.79万亩,增加220.9万亩。
(三)查勘定损到户难度大,农户定损容易出现偏差。农业保险面对千家万户,土地零散经营,加上专业人员少和工作强度大,保险公司对于绝收的做到了查勘定损到户,对于大面积的灾害损失采取的是抽查查勘到村,不能普及到户,导致一部分农户定损出现偏差。
(四)农业保险保障标准低,涵盖不了生产成本。从调查了解到,2007年制定的保险条款规定的保险金额已经涵盖不了农民的生产成本。以种植业的玉米为例,按照规定,予以保险的生产物化成本包括种子、化肥、农药、灌溉、机耕和地膜等生产成本,保险金额为3000元/公顷。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种植成本提高。据农民测算,每公顷玉米的生产成本为:底肥16袋,每袋150元,上肥2袋,每袋200元,计2800元;种子6000粒的10袋,每袋80元,计 800元;农药160元;机耕800元。总计4560元,与保险标的3000元相差1560元。
(五)巨灾风险保障机制刚刚建立,无法承担巨大风险责任。吉林省对巨灾实行有条件的“封顶赔付”,即以全省为单位统算,出现赔款超过保费总额度的巨灾时,实行100%“封顶赔付”。如果局部出现巨灾,全省统算没有超赔,受灾区域属于哪个农业保险经办机构,就由哪个农业保险经办机构承担责任,包括超赔责任。当全省统算没有出现超赔时,按实际损失赔付。但这种机制虽然避免了超赔现象,但同时也破坏了政府和保险公司的信用,使农民对农业保险失去信心。
(六)农业保险缺乏有效的法律保护,业务推广受限。目前我国还没有农业保险的专门法律和行政法规,农业保险是在各级领导小组的规定下进行的,缺少法律依据。另外农业保险一旦放开市场,多家保险公司无须竞争,会造成一些负面问题。
对策
(一)加大财税政策支持力度。一是建立和完善政策性农业保险财政补贴管理办法,中央提高对农业大省的财政补贴比例,尽量取消基层县市的财政补贴分担部分,加强财政补贴资金管理,确保资金足额、及时到位。二是对政策性农业保险经营主体减免所得税,允许税前从经营盈余中扣除一定比例的资金作为保险准备金,以增强其经营实力。三是建立巨灾风险基金。本着风险共担的原则,建立三级风险共担机制。保险公司保费收入除了用于当年赔款及相关费用,节余部分按一定比例提取作为风险基金,省级建立超赔风险基金,国家建立巨灾风险基金。
(二)帮助农民减轻保险负担。一是政府部门帮助农民提高农业的专业化和规模化水平。二是在当前绝大多数农民还处于小规模经营的情况下,政府对农民提高保费补贴。要做到一方面补贴数额达到农民对农业保险有足够的购买力水平。另一方面补贴在使得农民买得起的前提下,还要让农民感觉到购买农业保险划得来,即在政府补贴后,农业生产的预期收益比其他非农收益足够高。三是通过整合国家支农资金,从粮食直补、农机补贴、良种补贴等国家对农民的各项补贴和民政救灾资金中整合一部分作为农民自筹保费,解决农民自筹保费收缴难的问题。
(三)加快农业保险立法。用法律的形式明确农业保险的地位、作用和性质,政府在农业保险开展过程中应发挥职能和作用,保证农业保险体系的顺利建立和业务的协调运作,并以此提高农民的保险意识,使农民的利益得到切实的保障。
(四)及时查勘,准确认定农业灾害损失。出现灾情,保险公司应及时查勘,安抚出险农户,做到出险及时,查勘认真,记录准确。另外鉴于农业保险涉及领域多、专业性强等特点,政府领导小组从农业、民政、气象等部门聘请专业人员组成相关险种定损协调小组,主要负责调解农户与保险公司有关定损方面的争议,并提出理赔建议,提高灾害定损的准确性与时效性。
六、农业专家系统的工作原理?
农业专家系统是把专家系统知识应用于农业领域的一项计算机技术。专家系统是人工智能的一个分支,主要目的是要使计算机在各个领域中起人类专家的作用。它是一种智能程序子系统,内部具有大量专家水平的领域知识和经验,能利用仅人类专家可用的知识和解决问题的方法来解决该领域的问题。它是一种计算机程序,可以用专家的水平(有时超过专家)完成一般的、模仿人类的解题策略,并与这个问题所特有的大量实际知识和经验知识结合起来。
系统概述
农业专家系统是“国家863计划”高科技产品。包括蔬菜生产、果树管理、作物栽培、花卉栽培、畜禽饲养、水产养殖、牧草种植等不同类型的农业专家系统。
应用对象
农业科研教学单位
政府农业管理、技术推广、服务部门
农业企业和协作组织
七、农业农村项目存在的问题及原因?
一、农村老龄化严重,农民最担心的就是养老问题。
现在农村年轻人已经大多数走出农村,他们都已经逐步融入到城市,在农村居住的绝大多数是老年人。
二、粮食价格偏低,农民种地的积极性差,部分地区出现弃耕现象。
三、种植粮食是传统行业,农村广大农民普遍不具备种植业以外其他的高端技能,增收困难。
八、农业高质量发展存在的问题?
1、农业剩余劳动力的大量存在,劳动力素质低。
2、农业产业结构不合理,劳动生产率低
3、农业生产技术水平落后。
4、农业生产资源短缺,农业生态环境日益恶化。
九、智慧农业的农业专家系统结构改进建议?
以下是改进智慧农业专家系统结构的建议:
1. 数据收集和感知:增加更多的传感器和设备来收集土壤、气候、水源等农业相关数据。这些数据可以包括温度、湿度、光照强度、土壤pH值等信息。
2. 数据存储和管理:建立一个有效的数据存储和管理系统,以便对大量农业数据进行存储、处理和分析。采用云计算技术可以增加系统的弹性和可扩展。
3. 数据分析和决策支持:利用机器习和人工智能技术对农业数据进行分析,提供基于数据驱动的决策支持。例如,根据历史数据和实时数据预测作物产量、监测害虫和病害,并提供相应的农业管理建议。
4. 反馈和优化:将实际作物生长情况与系统输出结果进行比对,获取反馈信息。根据反馈信息优化专家系统的模型和算法,不断提高系统的准。
5. 用户界面和可视化:设计直观易用的用户界面,以便农民能够轻松地访问、理解和操作专家系统。用户界面可以包含作物监控图表、农药和肥料推荐等功能,让农民能够直观地了解作物生长状态和采取相应的管理措施。
6. 推广和培训:为农民提供使用专家系统的培训和支持,加强他们的技术能力和理解能力。此外,针对智慧农业技术的推广,组织培训课程和演示活动,以便更多农民了解和采用这些技术。
7. 整合和互操作性:将智慧农业专家系统与其他农业管理软件和平台进行整合,实现数据的共享和互操作性。例如,与气象数据平台、市场预测系统等进行接口对接,提供更全面的决策支持和市场分析。
这些建议可以提高智慧农业专家系统的性能和功能,使其能够更好地帮助农民进行科学决策和精准管理。
十、中国近100年农业发展存在的问题?
农业剩余劳动力的大量存在,劳动力素质低
改革开放以来,尽管已有大量的农业剩余劳动力转移到非农产业部门,但目前农业劳动力的就业压力依然很大,剩余数量高达1.7亿之多。这些剩余劳动力能否成功转移,直接影响到城乡的经济发展和社会的稳定,关系到中国现代化的成败。
当前,我国农业剩余劳动力转移面临的难点主要表现在以下几方面:城市化滞后造成农业剩余劳动力转移的艰巨性;第三产业发育滞后严重制约农村剩余劳动力的转移;乡镇企业对农村劳动力吸纳能力逐步减弱;农村劳动力素质偏低导致就业岗位选择面狭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