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农业区划的作用和意义?
农业区划是指按照农业地域分异规律,划分不同类型、不同等级的农业区域的活动。农业具有强烈的地域性和季节性,因而成为空间形态变化最明显的一个物质生产部门。农业的地区差异,大至全世界,小到一个地方,都有其形成的历史过程。
农业区划反映这种地域差异,对合理开发利用自然资源和经济资源,因地制宜地进行农业生产布局,提高农业生产水平起指导作用。 农业是个复杂的生产系统,因而农业区划也是多部门、多层次和多目标的。
从横向来说,有农业自然条件区划、部门区划、技术改革区划和综合区划;从纵向来说,自上而下,按大小不同的地区(地带),划分一个符合实际又适合要求的等级系统,如农业地带(农业区)、农业亚地带(农业亚区)、农业小地带(农业小区)等。
中国1981年编制的《中国综合农业区划》,按照全国农业地域差异,从合理利用水土资源、调整农业生产布局和结构等许多方面论述了农业现状和改革措施,提出了区划的分级方案,以指导各地依照本地区的条件,逐级进行区划,使全国农业形成符合客观实际的、科学的生产系统。
二、农业铺盖技术的作用?
农田覆盖技术是适合我国国情的一条农业增产增收之路,是我国发展节水农业,促进水资源持续利用和农业持续发展的一项根本性措施。
1.黄土高原地处我国半湿润、半干旱和干旱气候区,降水较少且季节变化较大,冬春季节干旱严重,是枣林的休眠期,同时也是枣林土壤水分损失的重要时期,枣林为了吸收更多的水分,根系扎入土壤很深,因此,为了保持土壤水分,可实施枣林覆盖技术,促进休眠期枣林土壤水分向深怪下渗、运移、从而保持土壤墒情。
2.除了石子覆盖外,秸秆和地膜覆盖的抗风性都较差;三种措施都可以抑制杂草和减少病虫害,但秸秆覆盖可以就地取材,成本更低,可以减少果农的投资成本,经济效益较高。
3.枣林采用秸秆、地膜、石子覆盖于土壤表层,阻碍了枣林地对太阳辐射热量的有效吸收与传导,导致土壤升温较慢,也阻碍了土壤与大气之间的水、气、热的交换速度,同时加剧枣林虫害和细菌滋生系列,会改变林区内、外间的风速大小,但对林地的风向影响很小。
种植果树过程中采用的覆盖技术不同,其作用也不同。我国果树种植常采用以下三种覆盖技术:①秸秆覆盖。主要采用各种作物的茎叶或杂草等作为果树树盘及行间的覆盖物。这种覆盖方式,能使果园土壤的有机质含量提高,氮、磷、钾含量亦可分别提高,对保持和提高果园土壤肥力有较明显的作用。
②地膜覆盖。采用地膜覆盖树盘或行间的方式,能提高果园土壤含水量和地温,提高果实含糖量,并可使果实成熟期提前。③种植覆盖作物。在果树行间播种蔓生或矮茎豆科绿肥、牧草等作物,不仅能收到较佳的覆盖效果,而且还可提高土地利用率,减少中耕除草次数,节约劳力,降低成本,实现增产增收的目的。
同时可提高果实含糖量,而有机酸含量则相应减少,并能改善果实的外观色泽,提早成熟及提高果实的耐贮性等。
三、我国技术引进的意义和作用?
技术贸易指通过贸易、投资者经济技术合作的方式,跨国界转移技术的行为。
技术引进可以快速提高技术水平,可以节约技术开发经费,加速产业结构调整,扩大出口,提升出口商品结构,加速人力资源积累。
技术出口可促进技术开发、技术进步,改善出口商品结构,增加外汇收入,提升在国际分工中的地位。
技术服务贸易可以带动相关产业的发展,优化国民经济结构,改善外商投资环境。
通过这些技术贸易,特别是通过服务业对外开放,可以引进先进技术与知识,促进技术和知识型服务业的建立与发展,可以优化经济结构,缓解经济生活中的深层次的矛盾,协调社会再生产过程,提高国家综合国力,从而促进整个国民经济的发展
四、关注科学技术发展的意义?
高科技是一种人才密集、知识密集、技术密集、资金密集、风险密集、信息密集、产业密集、竞争性和渗透性强,对人类社会的发展进步具有重大影响的前沿科学技术。这将是推动各行各业发展的关键因素。但据介绍,到目前为止,还没有任何一个人给科学技术下的定义为世人所公认,把科学技术与实力、进步和贡献组合在一起问题就更复杂.讨论科学技术的涵义本来不是本文的题旨,可是,我们又不能避而不谈
关注科学与技术是两个不同的概念它们之间既有明确的区别又有紧密的联系通常合称为“科学技术”.●区别1.概念不同
从广义的角度来看,这里的科学技术是指自然科学技术和社会科学技术的总和,这里的生产力是指由物质生产力、精神生产力和人类自身生产力综合构成的社会一般生产力
五、农业种植技术是干嘛的?
农业种植技术,是为了提高农业种植水平,省工省钱省时适用性强,达到高产的目标,采用的各种技术干。
六、现代造纸技术的发展及意义和作用?
中国造纸术的发明,为世界文明发展起到了巨大推动力。
我国东汉的蔡伦在总结前人制造纸的基础上,用树皮、破鱼网、破布、麻头等作原料,制造成了适合书写的植物纤维纸,这种纸被称为“蔡侯纸”。
造纸术的出现促进了人类文化的传播,是中华民族对世界文明的巨大贡献。对世界文明史的前进起了决定性的作用。
一、造纸术在我这的发展历程
1、远古以来,中国劳动人民就已经懂得养蚕、缫丝。秦汉之际以次茧作丝绵的手工业十分普及。这种处理次茧的方法称为漂絮法,反复捶打,以捣碎蚕衣。这一技术后来发展成为造纸中的打浆。
2、中国是最早发明纸的国家,是中国人民长期经验的积累和智慧的结晶。根据考古发现,西汉时期中国已经有了麻质纤维纸。质地粗糙,由于造纸术尚处于初期阶段,数量少,成本高,工艺简陋,所造出的纸张质地粗糙,直到东汉和帝时期,经过了蔡伦的改进,形成了一套较为定型的造纸工艺流程,纸的质量有所提高。
3、到了魏晋南北朝时已经开始利用桑皮、藤皮造纸。到了隋朝、五代时期,竹、檀皮、麦杆、稻杆等也都已作为造纸原料,先后被利用,从而为造纸业的发展提供了丰富而充足的原料。
4、从唐到宋元和明清时期,楮纸、桑皮纸等皮纸和竹纸特别盛行,消耗量也特别大。造纸用的竹帘多用细密竹条,这就要求纸的打浆度必须相当高,而造出的纸也必然很细密匀称,质量也很好。除了一般的纸张外,还有各种彩色的腊笺、冷金、错金、罗纹、泥金银加绘、砑纸等名贵纸张,以及各种宣纸、壁纸、花纸等。使纸张成为人们文化生活和日常生活的必需品。
5、经过元、明、清数百年岁月,到清代中期,我国手工造纸已相当发达,质量先进,品种繁多,成为中华民族数千年文化发展传播的物质条件。
二、造纸术的进步与传播
1、造纸术的进步,有关造纸的著作也不断出现。如宋代苏易简的《纸谱》、元代费著的《纸笺谱》、明代王宗沐的《楮书》,尤其是明代宋应星的《天工开物》,对我国古代造纸技术都有不少记载。而《天工开物》第十三卷《杀青》中关于竹纸和皮纸的记载,可以说是具有总结性的叙述。书中还附有造纸操作图,是当时世界上关于造纸的最详尽的记载。
2、造纸术首先传入与我国毗邻的朝鲜和越南随后传到了日本。在蔡伦改进造纸术后不久,朝鲜和越南就有了纸张。朝鲜半岛各国先后都学会了造纸的技术。纸浆主要由大麻、藤条、竹子、麦杆中的纤维提取。大约公元四世纪末,百济在中国人的帮助下学会了造纸,不久高丽、新罗也掌握了造纸技术。此后高丽造纸的技术不断提高,到了唐宋时,高丽的皮纸反向中国出口。西晋时,越南人也掌握了造纸技术。公元610年,朝鲜和尚昙征渡海到日本,把造纸术献给日本摄政王圣德太子,圣德太子下令推广全国,后来日本人民称他为纸神。
3、中国的造纸技术也传播到了中亚的一些国家,并从此通过贸易传播到达了印度。10世纪造纸技术传到了叙利亚的大马士革、埃及的开罗和摩洛哥。在造纸术的流传中,阿拉伯人的传播功劳不可忽视
4、欧洲人是通过阿拉伯人了解我国造纸技术的,最早接触纸和造纸技术的欧洲国家是一度为阿拉伯人。公元1276年意大利的第一家造纸场在蒙地法罗建成,生产麻纸。法国于公元1348年,在巴黎东南的特鲁瓦附近建立造纸场。此后又建立几家造纸场,这样法国不仅国内纸张供应充分,而且还向德国出口。德国是14世纪才有自己的造纸场。英国因为与欧洲大陆有一海之隔,造纸技术传入比较晚,15世纪才有了自己的造纸厂。到了17世纪欧洲各主要国家都有了自己的造纸业。
5、西班牙人移居墨西哥后,最先在美洲大陆建立了造纸厂,墨西哥造纸始于 1575年。美国在独立之前,于1690年在费城附近建立了第一家造纸厂。到19世纪中国的造纸术已传遍五洲各国。
6、乾隆年间,供职于清廷的法国画师、耶稣会教士蒋友仁将中国的造纸技术画成图寄回了巴黎,中国先进的造纸技术才在欧洲广泛传播开来。1797年,法国人尼古拉斯路易斯罗伯特成功地发明了用机器造纸的方法,从蔡伦时代起中国人持续领先近2000年的造纸术终于被欧洲人超越。
三、造纸术的发明和传播对世界文明和社会发展的意义
1、纸发明在中国的意义是不但促进了书籍文献资料的猛增和科学文化的传播,而且促进书法艺术的发展、繁荣和汉字字体的变迁,是中国史上的一项重大的成就,对中国历史也产生了重要的影响。
2、我国造纸术的发明与传播,不仅是书籍制作材料上的伟大变革,而且在人类文明史上具有划时代的伟大意义。所以,造纸术的发明和推广,对于世界科学、文化的传播产生深刻作用。
3、造纸的发明与传播,使文字的载体成本得到了大幅度的下降,知识在平民中的普及得以实现,从而极大的推动了世界科学、技术、经济的快速发展。
七、求关于农业种植技术的书?
您是要学习哪方面的知识呢?是农业技术还是现代农业,如果是农业技术,建议您可以学习大学本科的一些相关教材,比如果树学,蔬菜学,花卉学等等,如果是现代农业,建议您可以看一看互联网+现代农业,如果要了解农业互联网,可以看一本叫做《农业互联网 :产业互联网的最后一片蓝海》的书籍,如果想要看农村电子商务,可以看《再战农村电商》一书,欢迎你与我详细交流,具体根据你想学习的内容给你推荐书籍。
八、黄芩种植技术规程的意义?
【生长环境】黄芩生长于石砾质或黏土质山坡、山顶草原、丘陵坡地、草原,也常见于较干旱的荒山坡、土岗以及草原型石砾质山地阳坡。喜温和气候和光照,耐旱且耐寒,适宜于中性或偏碱性,土质疏松,肥沃的土壤生长。
【种植技术】
1、选地:栽培黄芩以排水良好,肥沃的腐殖质土壤和沙质壤土为最好,表土宜深厚膨软,下层土含有沙砾。低湿地排水,不良及黏性强而坚硬的土壤,不适宜栽种。气候宜于温暖而稍微寒冷的温带北部与中部地方,降雨量适中的地域。
2、采种育苗:选择发育良好健壮的2~3年生植株作为采种母株。通常7月开花,9月果实逐渐成熟,就可采收,待干燥后储藏;或与土沙混合,埋藏在土中。选气候温暖,阳光照射良好的地方设置苗床。将土地翻耕,打碎土块,同时施以腐熟堆肥、人粪尿及草木灰作基肥,以土壤充分混合,再整理宽100~200cm的畦,畦长可视地形而定。播种期3月下旬至4月中旬,播种采用撒播或条播均可。撒播时注意疏密要均匀,条播距离7~10cm,播后覆薄土一层,土面再盖稻草,以防畦面干燥板结,使种子发芽整齐良好。发芽后除去覆草,在幼苗生长茂密的部分,要拔除弱小的幼苗,如见有杂草发生,也须随时拔掉。在育苗期宜施入粪尿1~2次,到幼苗生长13~17cm时,可进行定植。
3、移栽:定植移栽期在秋季的9月,或在春天的4~5月。植前先将土地作畦,宽67cm,株距23~26cm。选发育良好的壮苗,每穴载1株,覆土轻压,使根部与土壤密结。
4、分株繁殖:4月上旬于黄芩根茎萌发新芽以前,挖出3年生的黄芩全株,选择无病虫害且根茎比较完整者,将主根切除供药用,然后依根茎自然形状用刀劈开,按行距30~40cm,株距10~12cm栽植即可。
【栽培管理】
1、松土除草:幼苗栽植成活后,随时注意除草,并松土与培土2~3次。松土宜浅,注意勿伤根部,以免腐烂。
2、施肥:基肥用堆肥、大豆饼、草木灰等。追肥用人粪尿与硫酸铵等。在生长期间分期施用追肥2~3次。
3、摘除花蕾:当花蕾发生时,及时摘除,以促进根部发育生长。
4、病虫害防治:主要是叶枯病,危害叶片,高温多雨季节发病严重。防治方法:少量发生时,可挖出病株烧掉,消灭越冬菌源。发病初期用50%多菌灵可湿性粉剂1000倍液或者1:1:120波尔多液喷雾,每7~14天1次,连续2~3次。
【收获与加工】春秋两季采收。挖取根部,除去地上部分及泥土,晒至半干,撞去外皮,再晒至全干。
九、农业上使用的新技术的作用?
利用农作物生产配套技术,生物技术和信息技术等高新技术,加快农作物品种选育进程,必将促进作物生产,保证食品安全,带动传统农业大跨度地向产业化和现代化方向发展,促进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的繁荣和快速发展,加快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
十、火烧土在农业种植中的作用?
火烧土也叫火烧空心土,呈颗粒状,在农业中的应用是透气丶保水丶保湿丶壮根丶催芽等,同时还含有多种微量元素,能促进植料养分释放与分解,适用于养花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