整改措施:
1、着力构建工业主导型经济格局。
将“工业强县”作为加快民乐发展的首要战略,坚持做强化工、做稳酒业、做大农产品加工、做实煤炭开发,四轮驱动,加快推进工业化进程。
一是强化领导责任。严格落实项目目标管理责任制和县级领导干部联系重点项目制度,责任单位和联系领导要经常深入联系的重点项目建设现场,督促指导工作,解决实际问题,加快工作进程。近期开展一次项目建设检查调研活动,县级四套班子领导分别带领有关部门负责人,深入所联系的项目,及时掌握建设进度,协商解决有关问题,确保年初确定的4个市列重点项目和5个县列重点项目建设任务如期完成。特别要抓好马铃薯全粉项目建设,按照打造“全国马铃薯之都”的目标要求,抓进度、抓质量,多方配合,加强协调,将其做成精品和样板。按照每个乡镇每年新上1个投资上百万元的项目、2-3个投资50万元的项目的要求,由乡镇企业局负责进行核实,进一步明确要求,落实责任,加快乡镇企业发展步伐。同时,抓好老企业的改造振兴,全力支持滨河集团、银河集团等老企业的发展,积极帮助协调解决遇到的困难和问题。
二是加强督促落实。县督查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和项目建设工作领导小组要不定期抽出人员开展专项督查,促进各项措施落实。坚持一月一调研,一季一通报,半年一观摩,全年一总评的管理制度,为项目建设提供支持和保证。
三是强化项目争引。采取“政府投资搞建设,招商引资上项目”的办法,加快工业园区基础设施建设,促使资金、技术、人才向园区流动和集中,把园区建设成招商引资、培育项目和企业发展的最佳平台。敏锐捕捉政策信息,精心筛选、论证、储备一批大项目、好项目,通过延续不断的滚动发展,全面提高工业经济发展水平。
2、着力加强新农村建设。
一是大力调整农村经济结构。坚持做优种植业,做强草畜产业、做大劳务输出。种植业上,在着力提升啤酒大麦、双低油菜、制种等特色产业的同时,大力发展马铃薯产业,充分发挥马铃薯全粉加工项目的龙头作用,围绕建设全国一流脱毒种薯繁育基地、优质专用商品薯生产基地的目标,坚持“围绕龙头建基地、突出特色建基地、集中连片建基地”的思路,通过市场拉动,企业带动,科技推动,不断扩大马铃薯种植面积,力争在今年种植11万亩的基础上,2008年达到15万亩,2011年达到30万亩。近期,由县马铃薯产业领导小组负责,围绕今年和今后如何做强做大马铃薯基地,如何搞好收购、储存,进行一次深入调研,有针对性的制定加强基地建设及收购、储存的相关措施,并认真抓好落实,确保马铃薯产业健康发展。草畜产业上,以发展规模养殖户、建设养殖小区为重点,以品种改良和龙头企业建设为突破口,按照整村推进的办法建设一批养殖小区,形成“抓小区、带大户、促增收”的养殖局面。在劳务输出上,坚定不移的把劳务输出作为促进农民增收的一项战略性措施,作为发展农村经济的最大项目,在加大培训力度、建立劳务就业基地、培育劳动力市场、提高组织化程度方面狠下功夫。坚持和完善“整合资源,县办职教,乡办中心,村建阵地,协会运作,上下联动,分层培训,输出劳务”的思路,按照构建大职教格局和建设在全国具有一定影响力的中等职业技术学校的目标,进一步整合培训资源,理顺管理体制,健全完善以县职业技术培训中心为龙头、乡镇农科教培训中心为分校、村培训阵地为补充的培训体系。继续加大合作办学和订单培训力度,提高技能型、有组织输出比重。加快乡镇劳动力市场建设步伐,在各劳务基地增加挂职干部、拓展用工信息搜集发布网络,构建内外结合的劳动力市场信息体系。通过实实在在和坚持不懈的工作,减少农民、富裕农民。
二是切实加强基础设施建设。着力实施好20万亩国家级基本农田保护示范区建设、农业综合开发、灌区节水改造与续建配套等项目。特别要把县乡道路改造作为重中之重,每个乡镇每年确保完成20公里通村等级路(其中10公里沥青路或水泥硬化路)建设,五年改造各类道路500公里,使全县的道路交通条件有较大改善。
三是大力发展农村社会事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