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建农业大学
本专业源于1958年创办的农业机械化本科专业,历经60多年的办学历史,迄今共培养了两千多名毕业生,有省部级领导、各级研究机构负责人、总工程师、知名企业家等,服务于我省农机化各领域,为福建省农机工业和区域经济发展做出了卓越的贡献。专业依托我校福建省“双一流”农业工程高原学科,是支撑我校农业工程一级学科博士点、现代农业装备福建省高校工程研究中心乃至福建省唯一的本科专业。现为福建省服务产业特色专业、创新创业试点专业、应用型人才培养专业群示范建设点支撑专业,具有本、硕、博一体的专业人才培养体系。2019年6月被我校推荐申报福建省一流本科专业。
为推动我省农业机械化全程全面高质高效的发展,专业立足于丘陵山区农机产业需求,坚持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引领三全育人,强化工程实践能力,实施产校融合等多主体协同育人机制,面向现代农业生产与农产品加工装备产业链培养人才,在工程实践与创新能力培养方面独具特色,毕业生质量深受好评。近三年,农机专业学生100%参与各类创新创业项目及竞赛,共获得国家级学科竞赛特等奖1项、一等奖7项、二等奖6项、三等奖6项,省级竞赛获奖8项;获批立项的大学生创新项目省级2项、校级1项;授权发明专利2项、实用新型专利27项,发表学术论文8篇。
生物机电工程系现有专任教师16人,正高3人、海外访学经历比例50%,博士比68.8%,最高学历非本校占75%;教育部农业工程类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委员1名、校金山青年学术新秀1人。现有校级教学名师培育对象3人、省级教学团队3支、校级优秀竞赛指导团队1支。教师现主持或参加多项国家级、省级科研项目,并获得多项科技奖励,在大学学报以上学术刊物发表论文200余篇,近三年申请国家级教改项目2项,省级、校级教改项目20余项,2门课程入选省级精品课程,3门课程入选省级在线优质精品课程,获省级优秀教学成果一等奖1项、二等奖2项。
生物机电工程系负责农业工程一级学科博士点、农业工程一级学科硕士点、农业机械化及其自动化本科专业的学科建设与专业教学工作;负责现代农业装备福建省高校工程研究中心、校农业工程研究所日常工作。本系目前主要的科研与开发方向为:(1)农业机械性能设计与测试技术;(2)精确农业技术与智能机械;(3)现代设施农业工程技术;(4)农业信息自动化采集、处理与计算机智能管理;(5)生物图像智能化识别与计算机视觉技术应用;(6)农产品加工与品质无损检测。
专业负责人:郑书河教授,博士(后)、教授,硕士生导师,系主任,美国俄亥俄州立大学访问学者,中国农业机械学会丘陵山区农林机械分会常务委员、中国自动化学会制造技术专业委员会委员、中国农业工程学会青年科技工作委员会委员、福建省机械工程学会理事兼副秘书长、福建省自动化学会理事兼副秘书长。主持1项国家级教改项目、3项省自然科学基金等省级科研项目、参与10多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省重大专项等项目。发表学术论文近40篇,其中SCI/EI检索14篇,获国家机械工程博士论坛优秀自然科学论文一等奖1项、省优秀自然科学论文三等奖1项、中国农机学会优秀论文一等奖1项;参与项目获福建省科技进步三等奖1项、福建省高等教育优秀教学成果奖一等奖1项、二等奖2项。授权发明专利9项,实用新型专利30余项。致力于山地农业机械装备、机械系统动力学、设施农业环境监控及植物力学领域教学与研究。
一、培养目标
本专业旨在培养适应区域经济发展和社会发展的需求,为推动我省农业机械化全程全面高质高效的发展,面向现代农业生产与农产品加工装备产业链培养人才,以山地智能农机装备的产业需求为导向,突出工程实践能力的培养,培养具有良好的道德修养、人文底蕴和社会责任感,具备宽厚的科学素养、较强的工程素养与创新能力,能在农业机械化工程及相关领域从事产品的设计开发、生产制造、测试与控制、 应用研究及管理等工作的复合应用型工程技术人才。
(1)具体的目标
1)具有自然科学基本素养并能在岗位工作中自觉运用科学思维解决农业工程领域复杂工程问题。
2)能有效运用专业知识和工程技术原理解决农业机械装备相关产品的设计开发、生产制造、测试与控制、应用研究及管理等问题。
3)在现代农业装备领域内具有就业竞争力,能在工作中快速成长为复合应用型工程技术骨干或管理人才。
4)能主动通过继续教育或其他途径增加知识、提升能力,并在后续工程实践中体现出来。
5)具有良好的职业道德和人文素养,有意愿并有能力服务社会。
(2)毕业要求:
1)工程知识:能够将数学、自然科学、工程基础和专业知识用于解决复杂工程问题。
2)问题分析:能够应用数学、自然科学和工程科学的基本原理,识别、表达、并通过文献研究分析复杂工程问题,以获得有效结论。
3)设计/开发解决方案:能够设计针对复杂农业工程问题的解决方案,设计满足特定的农业生产需求的系统、单元(部件)或工艺流程,并能够在设计环节中体现创新意识,考虑社会、健康、安全、法律、文化以及环境等因素。
4)研究:能够基于科学原理并采用科学方法对复杂农业工程问题进行研究,包括设计实验、分析与解释数据、并通过信息综合得到合理有效的结论。
5)使用现代工具:能够针对复杂农业工程问题,开发、选择与使用恰当的技术、资源、现代工程工具和信息技术工具,包括对复杂工程问题的预测与模拟,并能够理解其局限性。
6)工程与社会:能够基于工程相关背景知识进行合理分析,评价专业工程实践和复杂工程问题解决方案对社会、健康、安全、法律以及文化的影响,并理解应承担的责任。
7)环境和可持续发展:能够理解和评价针对复杂农业工程问题的工程实践对环境、社会可持续发展的影响。
8)职业规范:具有人文社会科学素养、社会责任感,能够在工程实践中理解并遵守工程职业道德和规范,履行责任。
9)个人和团队:能够在多学科背景下的团队中承担个体、团队成员以及负责人的角色。
10)沟通:能够就复杂农业工程问题与业界同行及社会公众进行有效沟通和交流,包括撰写报告和设计文稿、陈述发言、清晰表达或回应指令。并具备一定的国际视野,能够在跨文化背景下进行沟通和交流。
11)项目管理:理解并掌握工程管理原理与经济决策方法,并能在多学科环境中应用。
12)终身学习:具有自主学习和终身学习的意识,有不断学习和适应发展的能力。
二、主干课程
机械制图、工程力学、机械设计、机械制造技术、电工电子技术、C语言与嵌入式系统、测试与传感技术、液压与气动技术、农业机器人、农业物料学、农业机械学、汽车与拖拉机学、精准农业。
三、就业方向
毕业生可在工业生产部门及相关科研单位,农业生产部门、农业行政管理部门、科研院所、农业教育机构以及有关的企事业单位从事机械产品设计制造和机械装备研制开发工作、农业机械及相关装备性能设计、农业机械化规划与管理、机械产品质量检验及管理营销和教学科研等方面的工作,或者继续深造攻读学院的农业工程硕士、博士研究生。
四、实践教学
实践教学除了与专业基础课、专业核心课等理论课程相配套的实验课外,还注重同学创新能力的培养,在专业指导老师和企业导师的指导下,同学们可以通过参与老师的科研课题或者参与企业产品的开发,以项目创新为驱动,培养同学们分析问题、解决问题能力,增强同学们的动手能力;开展相关科技下乡活动及参加全国性的各类比赛,以提升自己的能力,同时紧密结合实际生产开展毕业设计等实践教学环节,同学们还申请并获得授权多项专利。
五、校内外实践基地
为实现培养符合社会需要的,与相关企业建立长期的协作关系,邀请企业相关人员为本专业同学作专题报告,把企业的实践经验带进课堂;同学可以到企业进行专业实践、毕业实习。校内实践基地:金工实习厂;校外实践基地:东风汽车有限公司商用车发动机厂、中国一拖(洛阳)集团有限公司今后将陆续联系筹建2-3个校外实训基地。以下是部分校外实践时同学留影。
六、农业工程专业实验室
拥有完善的校内外实践环节,除机械类专业基础实验室外,另设《农业物料学》、《农业工程综合实验室》、《智慧农业物联网》、《农业信息感知》和与北方天途无人机企业共建《农用无人机与虚拟仿真》等专业实验室。实验室仪器总价值1500多万元。拥有便携式高光谱成像仪、土壤紧实度测定仪、土应变控制式直剪仪、环境数据采集系统、光纤光谱仪、动态应变仪、手持GPS、电脑水分仪、负离子检测仪、精密脉冲声级计、万能材料试验机、3D打印机、振动频率测量分析仪等常规的测试仪器;拥有拖拉机、植保无人机、谷物联合收割机、水稻插秧机、蔬菜移栽机、液压助力转向与前悬挂实训台等机具。实验室仪器设备多样化,从模型到实物,展示相关农业装备的结构、工作原理,以及相关测试仪器的使用,增强同学们的感性认识,使同学能够更好的把理论和实践相结合,以提高同学的工程意识、工程素质和工程实践能力,实验室老师拥有AOPA。以下是部分实验仪器和设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