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北菜,又称鄂菜。古称楚菜、荆菜。在大约2300多年前,屈原在《楚辞》的“招魂”、“大招”两篇中,记载楚宫佳宴中有20多个楚地名食,是国内有文字记载最早的宫廷筵席菜单。可知鄂菜源起于春秋战国时期(时称“楚菜”)。后经汉魏唐宋渐进发展,成熟于明清时期,现跻身中国十大菜系之列。
湖北位于长江中游、洞庭湖以北,境内河网交织,湖泊密布,水产资源丰富;西部山地神农架原始森林,海拔3105米,有丰富的野生动植物资源,人称“绿色宝库”。优越的地理环境,丰富的物产为湖北菜系的形成和发展提供了良好的物质条件。
湖北菜系由荆南、襄郧、鄂州、汉沔四大风味流派组成。荆南风味擅长烧炖野味和小水产,鸡鸭鱼肉蛋奶蔬果粮豆合烹,用芡薄,味清纯,注重原汁原味,淡雅爽口;襄郧风味以家禽为主料,杂以鱼鲜,精通红扒熘炒,入味透彻,汤汁少,软烂酥香;鄂州风味以加工粮豆蔬果见长,讲究烧炸煨烩,特色是用油宽,火功足,口味重,乡土气息浓厚;汉沔风味以烧烹大水产和煨汤著称,善于调制禽畜海鲜。
如果说“味在四川”的话,那么,可以说“鲜在湖北”似不为过。鄂菜制法工艺精致,汁浓芡亮,口鲜味醇,以质取胜。方法以蒸、煨、炸、烧、炒为主,讲究鲜、嫩、柔、滑、爽,注重本色,经济实惠。鄂菜有“三无不成席”之说,即无汤不成席、无鱼不成席、无丸不成席”。有以下几个显著的特点:
1. 选料普通,制作精巧。主料以鱼、肉、时蔬为主,配以大米作辅料,形成鱼中有肉,肉中有鱼,肉蔬结合。如沔阳三蒸,全部以米粉为辅助物,粉蒸肉类,粉蒸鱼类,粉蒸时蔬,既突出了各原料自有的风味特色, 又融合了稻米的清香。由于稻米有机地粘附于原料之上,保护了原料的水分,使成菜吃起来鲜嫩柔滑,本味特色鲜明。再如荆沙鱼糕、江陵千张肉、黄陂三合这几款湖北风味的代表菜,选料也很普通无非鱼肉之类,但由于构思独特新奇,做工精细考究,使菜肴软嫩异常、汤鲜味醇、浑香四溢。
2. 水产为本,鱼菜为主。湖北自古被誉为千湖之省,鱼米之乡,盛产各种淡水鱼类及水产品,许多是湖北所独有的。像生长在长江的鱼,生长在长江支流清江的清鱼,肉多刺少,肉质鲜嫩,皆为水产中的上品。红烧、清蒸、粉蒸、涮食均很适宜。有悠久历史的武昌鱼,更是闻名中外。
3. 巧做各类“圆子”。或许是地处中原,居东西南北之中,放眼四周,圆眼视事的缘故吧,湖北本地人极喜欢吃“圆子”。经过长期的摸索和积累,不论民间百姓或专业厨师都掌握了许多制作“圆子”的方法。 肉圆、鱼圆、虾圆、珍珠圆、豆腐圆、绿豆圆、银丝圆等等,光“圆子”菜肴就林林总总多达几十种,可谓一圆一格,百圆百味。
湖北饮食丰富美味,口味多种多样,据不完全统计,鄂菜现有菜品三千多种,其中传统名菜不下五百种,典型名菜点不下一百种。
以下推荐一些经典的湖北风味。
清蒸武昌鱼
因产于鄂州梁子湖而得名。头小体高,面扁背厚,呈菱形,脂肪丰叟,肉味鲜美,汤汁清香,营养丰富,是淡水鱼中的珍味佳肴。
1957年毛主席在《水调歌头游泳》中赋诗曰: “才饮长沙水,又食武昌鱼”,让许多不太了解湖北的人,知道了武昌鱼。随着时代的发展,烹饪武昌鱼的技术不断改进和提高,制法从传统的蒸、煮、炙三种,发展到清蒸、油焖、网衣、滑溜等多种方法,其中尤以武昌大中华酒楼的清蒸武昌鱼别具一格,常作为筵席大菜。
其制法是:将处理好的鱼,两面剞上兰草花刀,用开水烫一下装入鱼池内,相间地摆上冬菇片、熟火腿片、冬笋片、撒上猪肥膘丁、青豆、葱结、姜片、精盐、绍酒、清汤,上屉蒸约10分钟取出,拣出葱姜,将鱼汤滗在勺内烧沸,打净浮沫,加味精、鸡油、胡椒粉,浇在鱼身上即可。
排骨藕汤
湖北人爱喝汤,无汤不成席。对于湖北人来说,排骨藕汤代表的是家的味道。只要去吃湖北菜,不管餐厅大小,是必点的一道菜。
湖北盛产莲藕,粉嫩白净,生吃就甘甜化渣,闻名全国。湖北洪湖莲藕富含淀粉、蛋白质、维生素等成分,口感绵绵舒适,被誉为“水中之宝”,且莲藕品种多、质量之优均为全国之魁。湖北洪湖莲藕据说是最好吃的莲藕,而吃藕最佳时节是在中秋之后。
湖北人喜欢拿藕和肉骨头煨汤,文火煨到肉烂脱骨,藕块吃起来口感粉糯又不失清脆,最绝的汤喝上一口,香浓清甜,藕香与肉香的搭档简直是天下绝配!最出名的当属排骨藕汤了。排骨藕汤也是湖北接待贵客的必备菜之一,此菜鲜香味美,营养丰富,开胃益血,有补气补钙的功效。
如今即使各地也都能吃到这道菜了,可若用的不是湖北好藕,那味道可就差了不是一点半点!关于藕的选择也很有讲究:一是藕要选口味比较面的,吃起来酥软绵甜,口感比较好;二是不要用藕尖藕梢,藕尖太嫩,藕梢有水腥味。
制法:先将剁好后的排骨放在开水里焯一下,捞出控干。再用油炝锅,把排骨倒入锅中炒一下,然后放入瓦罐中,加适量温水,煮沸后加盐。另将老藕削皮去节洗净,切成不规则的棱形。加少许盐生拌,待排骨煮至6成熟后,将处理过的藕倒进罐内,经搅动,继续煮沸,适当加盐,直至排骨肉烂藕粉,盛入汤钵时撒些葱花、胡椒粉。特色是肉藕香烂,汤汁鲜美。
珍珠圆子
“珍珠圆子” 是著名的“沔阳三蒸”之一。“蒸”是湖北民间传统的一种烹调技法。蒸菜大都作为筵席中的大菜上席,故江汉平原素有“不上格子(指蒸笼格)不请客”的习俗。此菜多以小蒸笼上席,传统的蒸笼一般直径17厘米左右,小巧精制,俗称“垛笼”。沔阳大街小巷的饭馆一般都有一大蒸锅,上扣一有三个小圆孔的大木盆,每个小圆孔上放几层或十几层小蒸笼。蒸气腾腾,满街飘香。
珍珠圆子以糯米、薯粉、肉丁为主要原料制成。其风味独特、清香细嫩、鲜香可口。可以直接食用,也可以蘸料搭配着吃。做珍珠圆子,最好用肥瘦三七开的肉做馅儿,太瘦不够滑润,太肥则口感油腻。圆子蒸熟之后,口感软糯适中,滋味鲜美可口,外层包裹的糯米粒粒竖起,晶莹洁白、油亮发光,如颗颗珠圆玉润的珍珠一般让人不忍下筷。
酸辣藕带
这是鱼米之乡洪湖最特色的菜品之一。藕带,又叫鸡头管,事实上就是还没有成形的藕,也就是最嫩的藕。
其制法是:新鲜藕带洗净斜切成寸段,泡在水里以免变色。如果藕带偏老或不太新鲜,则需要去皮。红辣椒切丝备用。热锅下油,放入姜丝,干红辣椒小火煸至出香味。倒入沥过水的藕带和切好丝的红辣椒,快速翻炒,至断生,加入白醋,盐调味翻炒均匀即可。
三鲜豆皮
三鲜豆皮最初是湖北武汉人逢年过节时特制的节日佳肴,后成为寻常早点。也是民间极具特色的汉族传统小吃。三鲜豆皮是糯米和豆皮合作而成,以馅中有鲜肉、鲜蛋、鲜虾(或鲜肉、鲜菇和鲜笋)而得名。豆皮制作过程中要求“皮薄、浆清、火功正”,这样煎出的豆皮外脆内软、油而不腻。成品豆皮形方而薄,色泽金黄透亮,皮薄软润爽口,味香而醉。
三鲜豆皮无论是用料,还是制法都独具特点,豆皮的“豆”必须是脱壳绿豆;豆皮的“皮”必须是精制米浆;豆皮的馅,必须是湘产糯米;豆皮的形,必须是方而薄;豆皮的色,必须是金而黄;豆皮的味,必须是香而醉。它还曾夺得中国饮食行业的最高荣誉“金鼎奖”。
红烧野鸭
洪湖野鸭素以个大、肉肥、味鲜著称。红烧野鸭以洪湖青头对鸭作原料最佳。将整理后的全鸭切成四十小块,入锅炸干血水,脱生后取出入另锅,投入姜、蒜、酱油、精盐等,用清水焖烧鸭肉至八成熟,放白糖烧至能拉丝时,出锅盛盘,撒上葱花、胡椒粉即成。此菜色泽黄亮,烹调精细,讲究火功,肉质肥嫩香酥,鲜甜爽口。
皮条鳝鱼
荆州、沙市一带的皮条鳝鱼已有二百余年的历史,脍炙人口。制法:选用二百克左右的活鳝鱼,洗净去骨,切成二寸长、四分宽的鳝鱼条,装碗后,撒上少许食盐揉搓几下,用水豆粉调匀挂糊,经过三次不同火候氽炸,投入酱油、白糖、姜末、大蒜、葱花等,用稀湿淀粉勾芡即成。其特点是:色泽金黄透明,外酥内嫩,酸甜爽口,味道醇厚。
荆州鱼糕
又名荆州花糕。是湖北荆州十大特色名菜之一,以“吃鱼不见鱼,鱼含肉味,肉有鱼香,清香滑嫩,入口即溶”被人称道。
鱼糕源于战国。相传战国时楚都纪南城内有一家专门烹制鲜鱼的酒店,一年夏天,店主购进许多鲜鱼,客人少,剩鱼多,眼看鱼肉将腐,店主急中生智,做成鱼糕。食客尝后觉得鲜嫩可口,回味无穷,皆交口称赞。后一度成为楚宫庭头道菜,直到清朝,仍是一道宫廷菜,据说乾隆尝过荆州花糕后脱口而咏:食鱼不见鱼,可人百合糕。
后来鱼糕越做越精美,人们用鱼和肥膘肉做糕,再用猪肉、山药等制成肉丸。肉丸垫底,鱼糕放在上面,最后以肚片、腰片烹炒盖帽,多菜共碗,俗称“花糕”、 “杂烩丸子”,至今都是荆州一带的红白喜事宴席上的头道菜。
依据选材不同,鱼糕可分为鲩鱼(即草鱼)糕、青鲩(即青鱼)糕、家鱼(即鲢鱼)糕。其中,家鱼糕糕品偏粗,回味偏淡,品质较差;鲩鱼糕肉质细嫩,口感适中;青鲩糕味美色佳,品质上乘。
孝感米酒
孝感米酒是湖北孝感的传统汉族风味小吃,有上千年的历史。以孝感出产的优质糯米为原料,用孝感特制的酒曲蜂窝酒曲做发酵剂,经糖化发酵制成。孝感米酒白如玉液,清香袭人。成熟的原汁米酒米散汤清,颜色玉白,蜜香浓郁,入口甜美。食后生津暖胃,回味深长。
米酒含有丰富的多种维生素、葡萄糖、氨基酸等营养成分,饮后能开胃提神,并有活气养血、滋阴补肾的功能,是老幼均宜的营养佳品。
热干面
你要的热干面来了!
热干面是是武汉人生活中不可分割的一部分,在湖北很多地方都十分受欢迎。
吃热干面是有讲究的。首选做武汉热干面的店铺要规范,厨子 要正宗;原料要地道;调料要上等;配菜要天然。此外,还可以根据各人的喜好,喜欢辣的可以加入辣椒红油,另外还有咸菜,萝卜干,酸豆角等供选用,加香菜也可以。
在食用之前要乘热把面拌匀,芝麻酱全都糊在面上,似蚂蚁上树。这时再吃,就格外的香淳。吃热干面时可以冲一碗蛋酒或者来一袋牛奶或者一杯豆浆,一边吃一边喝,风味更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