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南菜的特点不仅是食材讲究鲜嫩,更有技艺高超的烹饪方法。云南常年蔬菜不断,做素菜或用于点缀,体现清淡淳朴、鲜嫩回甜的风味,讲究滋养。1.汽锅鸡,因用汽锅蒸制而得名。主要食材是鸡肉,主要烹饪工艺是煮,有补虚养身、补血、健脾开胃的功效。汽锅鸡是云南的名菜之一,早在2000多年前就在滇南民间流传。建水出产一种别致土陶蒸锅,叫“汽锅”,是专门用来蒸食物的。2.宣威火腿,云南省著名汉族特产之一,因产于宣威而得名。它的主要特点是:形似琵琶,只大骨小,皮薄肉厚肥瘦适中;切开断面,香气浓郁,色泽鲜艳,瘦肉呈鲜红色或玫瑰色,肥肉呈乳白色,骨头略显桃红,似血气尚在滋润。其品质优良,足以代表云南火腿,故常称“云腿”。3.云南米线是著名的汉族小吃,也是当地人最喜爱的食物。云南人把米线的吃法发挥到了极致:烹调方法有凉、烫、卤、炒;配料更是数不胜数,大锅米线还有焖肉、脆哨、三鲜、肠旺、炸酱、鳝鱼、豆花等。4.碗中红、白、黄、绿各种佐料、食物交相辉映,滋味鲜美,使人胃口大开云南风味荞丝。5.云南回族人最为普遍腌制和食用。牛干巴是云南回族人于每年秋冬时节选取肥壮肉牛的后腿等部位的优质牛肉,辅以适量食盐、花椒等调料,采用搓揉、腌渍、晾晒、风干、煎炸等工艺,加工制作而成的一种牛肉食品。
云南菜没有独立的菜系,因为地处西南高原,湿热与寒冷并存,而酸辣则有法湿、驱风和开胃之功效,因而受到群众喜爱。所以口味偏酸辣.很多菜品里都加有药材.比较著名的菜品有:炒饵块\土锅子\气锅鸡\过桥米线\宣威火腿等等等等。并且云南各地区都有自己独特的美食,云南也是个民族众多的省份,少数民族同胞也都有各自拿手的菜品.一下子可介绍不过来咯.转一篇文章,希望对你有所帮助滇味概述 云南菜,简称滇菜。以擅长烹制山珍、淡水鱼鲜和蔬菜见长,具有鲜嫩回甜,酸辣微麻,重油味厚的特点,适合边疆多民族人民的口味,在国内也自成一格。 云南省,地处云贵高原,山脉绵亘,平坝与江河湖泊镶嵌其间,形成多姿多彩的地理风貌和干湿分明的立体气候,极有利于动植物的生长。云南素有“动物王国”。“植物王国”、“香料王国”和“药材之乡”。“花木之乡”的美称。全省有淡水鱼类366种、两栖类动物92种、爬行类动物143种。鸟类782种。兽类274种,分别占全国的45.7%、39.8%、37.1% 、65.9%和53.3%;野生食用菌200多种,野生花果蔬菜更是品种繁多。得天独厚的条件,为烹任提供了丰富的原料。 云南是人类的重要发祥地之一,距今170万年前的元谋人为我国境内发现的最早人类。剑川海门口出士的公元前1150年左右的铜器,为当地制造,由此证明在3200年前铜在云南已开始冶铸。春秋晚期至战国中期,滇池区域已处于青铜文化的鼎盛时期。至南朝为止,炊、餐铜器有釜、甄、壶、洗、尊、锥斗、案、杯、盒、罐、勺、碗、筷、盘;陶器有灶、庖厨俑;铁器有刀。餐铜器的出现,促进了古代烹调方法的变革,即由水烹阶段进入油烹阶段。烹调的食物逐渐多样化。据文献记载,西汉昭帝始元五年(公元前82年),田广用兵益州,“获畜十万余头”。2000多年前《庄子》已记载云南食用鸡纵,说它的形状就像鸟飞行时把足收束起来一样,故称鸡菌。 云南自古就是一个多民族的地区,生息在云南的少数民族,世代沿袭的菜肴则是当今滇菜的源和流。秦汉时汉族始人云南垦殖。唐宋时期,云南出现了南诏。大理地方政权。在南诏时期,唐朝用兵南诏,丧师刀万,至少有10万人流落云南。当时在一给田,二不谣役的优惠政策下,促进了云南的经济文化发展。云南刀、大理马享誉中原。在流入云南的能工巧匠中不乏扈厨名师,滇菜异常兴盛。明代沐英治滇,推行军屯。民屯和商屯,中原人民至滇约有四五十万之多。从明代中期开始,云南汉族人口超过当地民族,滇菜起了质的变化。《滇南本草》有大量的医食同源的记载。明末徐霞客到保山,友人馈赠鸡纵;到丽江,纳西族土司木公以80味相待,内有柔猪(乳猪)。牦牛舌等,此外,他还吃过竹鼠等。明末清初,农民起义军余部及吴三桂的部属等,留滇不下数十万人。特别是南明桂王人滇,改云南为滇都,名师成批涌人,滇菜技艺得到了长足的发展。如清代学者师范为家乡的弓鱼吟下了“内腹含琼膏,圆脊媚春酒”的诗句。鸦片战争后,自豪自、腾冲、思茅。昆明开关和滇越铁路通车,内外贸易兴旺,各地餐馆云集云南,形成了以汉族菜为主,兼具备少数民族菜的滇菜。抗日战争时期,滇缅公路通车,云南成为大后方。在昆明和交通沿线的滇东北及滇西,云集各帮的名厨,加速了烹任技艺的交流,促进了滇菜的进一步发展。这一时期,在厨师队伍中分化出行厨,以满足达官贵人。富商名流的要求。 滇菜主要汇集了三个区域的风味名菜。 滇东北地区,其中昭通地区和东川市,在清代以前交替归四川、云南管辖。该地区因与四川、贵州接壤,其烹调方法和口味受川菜影响较深,类似川菜。云南当代名厨罗富贵(解德坤、彭正芳均属昭通人,所烹制的汤爆肚。酥红豆、竹荪、罗汉笋、云腿、牛干巴等均属这一地区名菜。 滇西南和滇西地区,少数民族众多,历史上的南诏国。大理“国均建都于大理。唐宋时期佛教盛行,寺院较多,因而该地区的菜肴,除具有民族特色外,还受清真菜、寺院菜的影响,如回族的壮牛肉汤、冷片、凉鸡、腊鹅;傣族以调料做馅的香茅草鸡;启族的乳扇、洱海鱼虾、素菜;彝族的乳饼、火烧猪;纳西族和藏族的火锅。虫草、天麻、贝母、猪膘;哈尼族和苗族的狗肉;“壮族的野味、三七;普米族、怒族的醉鸡。这些具有民族特色的菜肴,各有千秋,形成了地方上的传统菜。 滇南地区,气候温和,雨量充沛,自然资源丰富,自明代以来经济文化发展较快,是云南汉族菜的发源地。如过桥米线、汽锅鸡、鸡丝草芽、菠萝鸡片、石屏豆腐以及粑麓湖、星云湖、抚仙湖、异龙湖的鱼类,玉溪的鳝鱼、泥鳅、蔬菜,开远的甜头等,均源于这一地区。 昆明菜肴则集中了上述三个地区的烹调精华,在总结继承滇南菜的基础上,汲取了一些川、鲁菜的技艺而形成。昆明作为云南政治、经济、文化的中心城市,其菜肴集滇味之大成,颇具滇菜的代表性。 地方口味的形成,与其地理位置、气候、水质和食俗密切相关。云南地处高原,海拔高,水质含碱重;四季不分明,湿热与寒冷并存,各少数民族又好客喜酒,从而产生了饮食消费的以下特点。 一是讲究鲜嫩。因云南特有的立体气候,故有“常年蔬菜不断青”之说。时值冬季,却蔬菜不断,如在昆明,此时蒜苗。豌豆尖等为时鲜蔬菜。蔬菜引人筵席,常做素菜或用于点缀,体现清淡纯朴。原汁原味、鲜嫩回甜的风味。如“炸洋葱”、“酿百合”、“油炸仙人掌花”等为当地的传统名菜。动物人撰,吃生、吃活,讲究滋嫩。脍炙人口的“过桥米线”,厨师巧用鸡油能保温的特点,将鸡炖烂,用鸡汤氽生肉薄片和米线,配上各种调料,吃起来鲜嫩可口,成为吃生、吃鲜的典范。还有乳猪、乳鸽、童鸡、仔鸭常与虫草、天麻、三七、贝母等滋补药材为伍,既吃鲜嫩,又能强身健体,一举两得。通观整个滇菜,在以鲜嫩为主的同时,注重味浓郁香。肉类入肴,或烤或烧乃至炖焖,烹制的菜肴浓中有味、味中见鲜。“云腿”、等腌腊制品,因腌渍后肉质收缩,味更浓。在烹调时,除去部分咸味后,用油炸、油煎或酥炖,加上其他调料,成品菜肴浓郁之中添鲜香,待客佐酒,尤为佳品。 二是适应气候,酸辣为主。云南调味品非常丰富,家种。野生都有。特有的香茅草、香多草。草果。香菇、香椿籽等香料引人菜式中增添了诱人之感。野生香菜与苤菜的应用,使菜肴辛香味美。辣椒种类齐全,以涮辣椒为烈。名醋有禄丰香醋、东川米醋。广南剥隘七醋。昆明麸子醋,还有少数民族的梅子醋、酸木瓜醋等,已成为汉族和各少数民族日常的调味品。苦瓜、陈皮入味,苦而发凉,苦中回甜,苦中有味。滇菜厨师运用上述这些调料,因人、因地制宜,或加或减,可烹制出酸、甜、咸、苦、辣等多种单纯和复合口味的菜肴。其中,以酸辣微麻为主味。云南地处高原,湿热与寒冷并存,而酸辣则有法湿、驱风和开胃之功效,因而受到群众喜爱。如傣族、阿昌族的酸烟菜,苗族、彝族的酸菜偎四季豆,都是当地的家常名菜。 三是技法多样,古风犹存。在滇菜擅长的烹调技法中,可分为汉族的蒸、炸、熘、卤、氽、炖,具有原汁原味、酥嫩、鲜醇、清爽、浓香的特点;少数民族的烤、春、悟、腌、隔器盐(火局)等,具有浓郁的地方风味,反映少数民族的生活习俗。在诸多的烹调方法中,有的以一种为主,有的氽、炸、熘联合使用,烹制不同风味的菜肴。滇菜技法多样,传统的烹饪方法仍占一定比重,古风犹存。如:烤,用明火烤羊、烤野鸡,这在少数民族中较为普遍;焐,利用柴薪烧后的炭灰余热,焐制各种菜品,独具一格;舂,将食物制熟,与调料一起入石臼,舂细而食,浑为一体,便于消化;隔器盐局,是在铁锅内放上一层盐巴,盐上放炊具,用盐传热,隔器炖熟而食,风味特异;腌,为适应云南气候特点和冬季宰杀年猪的习俗而积累出一套加工、贮藏和食用的传统技法,如白族的圆腿(火腿),纳西族、普米族、藏族的琵琶猪(整头腕制),彝族的鹿子干巴,傣族的腌牛蹄、酸鱼,拉枯族的血(鱼乍),回族的牛干巴、腊鹅等等,有“云山牧野牛畜肥,肉成肉干分外香”的美誉。 “彩云万朵焕南天,景物迷人胜昔年”。自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云南饮食业的广大厨师在继承传统菜技艺的基础上,创制了一批名菜佳点,如鸡纵、鹌鹑、紫米、竹笋、云腿全席等;同时发挥各少数民族能歌善舞的特点,将其引人饮宴中,可谓“彝族苗笛傣家情,昆明客宴亦创新,一丢荷包欢声动,酒不醉人情醉人。”自70年代云南汽锅鸡、过桥米线等步人“广交会”起,80年代进京参加全国烹任比赛,1990年亚运会期间,杭州西子湖畔掀起“过桥米线热”,以及云南厨师选调出国,傣味捷足先登,开进北京,被誉为“金孔雀飞进北京城”等一系列活动,滇菜冲出云南,在国内外都有了一定影响。 未来的云南烹坛,属于云南的26个民族兄弟,他们将在中华民族的大花园中,争奇斗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