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京东方面公布了2019年第四季度的财报。其中显示,该季度净收入为1707亿元人民币(约245亿美元),同比增长26.6%,其中收入主要来源于两个方面,分别是商品以及服务,其中净商品收入为1497亿元,净服务收入为210亿元。而在这份财报中最可能让京东方面感到高兴的,无疑是2019年年度活跃购买用户数增长至3.62亿,其中尤其是在2019年12月,移动端的月活跃用户数较2018年同期增长了高达41%。
不过在这份财报中,引起我们注意的却不是活跃购买用户量的增长,而是其中显示,此前一直“拖后腿”的物流业务,在过去的四个季度中都展现出了持续高速增长的势头。在京东2019年全年的净服务收入中,来自于物流及其他服务收入的占比也从2017年和2018年的16.8%与27.0%,大幅增长至2019年的35.5%。对此,京东物流负责人王振辉在财报发布后的电话会议中表示,这一整年中京东物流的盈利率都有很好的进步,而这种盈利率的进步在2020年将会继续持续下去。
但如果我们把时间调回到2018年底,以京东物流为代表的电商自营物流体系可能还没有这么足的底气。当时,自营物流所带来的仓储及物流压力,不可避免的会存在毛利低及成本高等问题,而与此同时,以四通一达为代表的加盟式快递企业,则在不断的自我优化中,为外界输出低成本且高效便利的物流服务。
因此在当时也让京东多年打造的自营物流,处于一种十分尴尬的地位。如果说往日还能因为自营物流的优势,在包括“618”和“双11”等促销节点“先人一步”,那么在阿里系发力包括仓配及入股快递企业之后,似乎也让拼时效的优势渐渐被模糊。到了后来,京东物流对外的宣传点则开始逐渐向“高品质”靠拢,甚至刘强东还亲自出场为“京尊达”服务站台。
为了让自营物流网络发挥最大的功效,京东近年来开始积极倡导京东物流对平台以外的客户提供服务。2019年,京东开始加速推进个人快递业务“京东快递”,其于2018年9月通过小程序上在北上广三座城市开始测试,到了2019年3月就已经扩容至31座城市,同年4月又进一步扩容到50城。
不过当时在行业中有观点认为,随着专业物流企业在服务端的日益完善和成本的降低,自营物流的优势未来或将不再明显,因此应该让电商归电商、物流归物流,术业有专攻,大家一起合作共赢,如果电商企业要建立自己的物流体系,反而会显得臃肿。随后在2019年11月25日,电商平台唯品会也宣布终止旗下自营品骏快递的所有业务,此后将这一业务全部委托给顺丰,而这也一度被认为是自营物流式微的典型案例。
但就在最近这两个月的时间里,自营物流却迎来了“翻身仗”。在此次疫情期间,由于大量物流企业停摆,也使得不少商家的商品无法发货,用户订单也陷入停滞状态。而在湖北等地,除了由当地商超牵头的团购生活必需品之外,京东和顺丰则成为了唯二还能使用的快递服务,各路网友也纷纷在社交平台上晒出在此期间从京东上买来的“物资”。
从另一种角度来看,在此时还能收到来自京东物流配送的快递或商品,也就意味着京东上的商家同样能够正常的进货和发货,并维持相对正常的运转。而这对于抗压能力相对较弱的中小商家来说,甚至可能是救命的稻草。
在这一特殊情况下,外界也明显看到了自营物流对电商平台维持正常运营的重要性,而京东物流也迅速成为京东的护城河。毕竟对于其他电商平台来说,时至今日如果想要起步进行自营物流的建设,以加强平台应对风险的能力,所要付出的代价可能会更大且更加难以实现。
当然可能也会有观点认为,在正常状况下确实只用专业的快递公司,就能够保障快速高效的物流服务,这次疫情只是难以预估的偶发事件,实属无可奈何。的确,对于中小企业来说确实没有必要家家户户都准备一套自营物流体系,毕竟这一成本相对过于高昂,但是对于那些有想法开展更多服务,并需要保障更高质量配送服务的平台来说,在经历了此次无可奈何的特殊情况后,或许就需要重新思考自营物流网络的必要性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