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长沙县北山镇,刚挂牌成立的圣毅园农庄,租下1万亩稻田,连租17年.4个村的农民把土地经营权交给农庄,农庄按每亩一年325公斤稻谷的标准支付租金给农民.粮价涨,租金也涨,确保口粮不愁.有的农民还可以到农庄打工,获得一份工资收入.目前,出租土地的农民已从圣毅园领到头年650万元的租金.圣毅园农庄的挂牌运作,就是我们常说的热点话题农村土地流转的典型事例. 供稿/省委宣传部 省委农村工作部 省政府农办 执笔/柳德新 刘益平 “农村土地流转”是什么意思? 在土地承包权不变的基础上,农户把土地以一定的条件流转给第三方经营 对于农村土地流转,党的十七届三中全会和今年中央1号文件专门出台了政策:加强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管理和服务,建立健全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市场.按照依法、自愿、有偿原则,允许农民以转包、出租、互换、转让、股份合作等形式流转土地承包经营权,发展多种形式的适度规模经营.有条件的地方可以发展专业大户、家庭农场、农民专业合作社等规模经营主体. 此信息来自中国农村商务网 理解中央关于农村土地流转的政策,先要搞清楚什么叫农村土地流转.农村土地流转其实是一种通俗和省略的说法,全称应该称为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也就是说,在土地承包权不变的基础上,农户把自己承包村集体的部分或全部土地,以一定的条件流转给第三方经营.北山镇就是通过农村土地流转,使农庄迈向规模经营,而农民不种田每亩也有325公斤口粮,打工还有工资收入. 与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一样,农村土地流转也是农民自己的创造.农村改革30年来,通过两轮土地承包,我省95%的农户承包到了土地,97%的耕地实行了家庭承包经营.但随着形势的发展,统分结合的双层经营体制出现了一些新情况.从“分”的方面来讲,农民在市场的主体地位很脆弱,与发展现代农业的要求不相适应;从“统”的方面来看,集体经济大多变成“空壳”,原有的农村服务体系已经不适应,新的服务体系还没有健全,千家万户的小生产难以适应千变万化的大市场.在一些人多地少的地方,人地矛盾日渐突出,而愿意经营土地的农户和工商企业急需土地,扩大经营规模.于是,一些地方的农民自发地通过互换、转包、转让等方式进行土地流转.到2008年底,我省农村土地流转面积725.7万亩,占耕地总面积的14.9%. 实践证明,农村土地流转既缓和了人地矛盾,使部分农民从土地上转移出来,还促进了农业规模经营,是提高农业比较效益的一个好办法.中央尊重农民的首创精神,热情支持土地流转这一新生事物,并提出:按照完善管理、加强服务的要求,规范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 那么,农村土地流转会不会改变现有土地承包关系呢?不会.党的十七届三中全会的决定提出:赋予农民更加充分而有保障的土地承包经营权,现有土地承包关系要保持稳定并长久不变.今年中央1号文件也规定:农村土地流转,不得改变土地集体所有性质,不得改变土地用途,不得损害农民土地承包权益.也就是说,农村土地流转后,相当于“三权分离”:经营权归受让方,承包权还是归承包农户,所有权也还是属于集体.流转后的土地,仍然只能用于发展农业,不能用作房地产开发等其他用途;农民依法享有土地流转权益,如租金、股份分红等.这也体现了中央切实维护农民权益的宗旨. 土地流转如何催生现代农业? 把大量农民从土地上解放出来,转移到二、三产业,进而扩大农业生产经营规模 从实践运作来看,农村土地流转,是催生现代农业的新举措.为什么这么说呢? 大家都知道,农业特别是种粮比较效益低,农民收入提高幅度小.表面的原因是,农产品价格不高;更深层次的原因却是,农业的经营规模偏小.在我省,庞大的农民群体,人均耕地才0.84亩,吃饱饭倒是没问题,但要靠0.84亩耕地富起来,却是不可能的.要解决比较效益低的问题,就要通过农村土地流转,把大量农民从土地上解放出来,转移到二、三产业,进而扩大农业生产经营规模.在耕地总量这个“分子”不变的情况下,大量减少种地农民这个“分母”,效益这个“商”就会大幅度提高.按照省里规划,到2020年,城市化率要达到55%,那时候,农村人口的总量将减少至3500万人左右,如果其中1000万劳动力转移,那么,真正从事农业的人将控制在2500万以内,人均耕地面积将达到2.5亩,每个劳动力平均种地10亩左右,规模经营的效益就出来了. 在这个过程中,农村土地流转将是至关重要的一环.还是以圣毅园农庄为例,投资老板周猷庚在建筑、房地产开发上完成资本积累后,决心投资5亿元,建设现代农庄.按他的规划:土地平整后,上千条田埂将被推平,将扩大可耕地面积15%左右;依托省内农业科研单位,实行科学种养增效益;扩建水库,发展水面立体养殖;按功能分区,连片万亩统一品种、统一耕作,种植高档优质稻,开发有机稻米;坡地种油菜,发展观光休闲型的“农家乐”. 以上情况说明,资本与土地的结合,将大大拓展农业的内涵和增值能力.只要我们准确理解和贯彻中央政策,规范推进农村土地流转,现代农业的美好图景就一定会早日呈现在世人面前! 为积极应对金融危机,提振信心,促进经济平稳较快发展,本报派出3路记者,随我省“坚定信心保增长走进市州”暨“春游潇湘”采访团一道奔赴14市州,了解各地为“保增长、扩内需、调结构、促就业、强基础”出台的具体措施,见证金融危机下湖南“弯道超车”的轨迹.昨日,一路记者已结束在永州的采访,返回长沙;另外两路记者分别抵达湘潭、邵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