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贵州省农业特征?
贵州因高原山地居多,素有“八山一水一分田”之称。全省地貌可概括分为:高原山地、丘陵和盆地三种基本类型,其中超过百分之90的面积为山地和丘陵。境内重峦叠峰,绵延纵横,山高谷深,立体农业特征明显,故贵州省山地梯田较多,是旅游观光、摄影创作的优势资源。
二、农业用水特点?
农业环境用水的特点。节水灌溉。节约水源。促进农业用水的健康发展
三、水田农业特点?
面积大,稻米产粮基地,如北大仓。
四、古代农业特点?
1.生产方式:男耕女织的小农经济的生产方式。出现在春秋晚期
2.中国古代农业的基本特征:小农经济是长期以来中国封建社会农业生产的基本模式。小农经济以家庭为生产、生活单位,农业和家庭手工业结合,生产的主要目的是满足自家基本生活的需要和交纳赋税,是一种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在中国,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始终在封建经济中占主导地位。
五、农业股特点?
平时不活跃,行情不好的时候会拉一波
六、陕西农业特点?
陕西农业属于小农经济。
无大农场。粮食作物以小麦和玉米为主,苹果和猕猴桃为主要的水果。不过,由于陕西处于中国最中间,而且秦岭是中国的分水岭,气候比较复杂,农业也就比较复杂了。陕南和南方相似,种植水稻为主,关中则种植小麦为主,陕北则种植五谷杂粮。
七、上海农业特点?
谢谢你的关注
农业建设项目的特点概括起来主要有以下五个方面: (1)具有基础性、公益性和潜在性。受农产品价格因素制约,农业建设项目本身的投资回报率较低,但在提高农业生产能力、增加农民收入、改善农村生产生活条件、保护农业资源、改善生态环境、支撑以农业产品为原料的相关产业发展等多方面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具有显著的基础性、公益性和潜在性特点。 (2)效益缓释性。农业生产是自然再生产与经济再生产相互交织的过程,既受自然因素的影响,也受经济政策、经济环境的影响。农业建设项目必须要符合农业生产的自然规律和经济规律。农业建设项目一般具有建设周期长,见效缓慢的特点。
八、吉安农业特点?
绿色生态是吉安的烫金名片。该市坚持绿色兴农,调“绿”生产方式,提升农业品质。在生态化养殖上,立足良好生态优势,推广生态化种养模式,率先在全省推进生态循环养殖小区建设,全市批复68个,目前已开工建设35个;在示范化建设上,积极发挥现代农业示范园的示范引领作用,注重科技、标准和品牌等要素的有效整合,大力发展设施农业、智慧农业、休闲农业、数字农业,打造标准化种植园123个,累计创建畜禽标准化示范场107个;在品牌化建设上,围绕“菜篮子”和“米袋子”产品、当地特色优势农产品等,突出抓好重点产品、重点产业和重点地区的开发和认证,创建了一批绿色有机品牌。今年,该市新获认证无公害农产品16个、绿色食品10个、有机农产品6个、农产品地理标志1个,“三品一标”认证总数达298个。
调“优”农业结构,彰显区域特色。吉安围绕打造全国知名绿色有机农产品供应基地发展战略,集中布局吉泰走廊井冈蜜柚产业带、吉泰盆地绿色大米主产区、中心城区都市田园休闲观光区、城郊有机蔬菜主产区等一批产业板块。井冈蜜柚、绿色水稻、有机蔬菜、有机茶叶、特色药材、特色竹木六大富民产业种植面积突破280万亩,落实稻渔综合种养面积3.38万亩,超额完成了40.81万亩高标准农田建设任务,力争到2020年率先在吉泰盆地实现水稻生产全程机械化。
调“强”科技支撑,增强发展动力。该市投资6亿元建设井冈山市高科技农业博览园,建成后将成为亚洲最大的现代化独栋智能温室,全部达产后,每年将生产优质蔬菜1200万公斤,产值4500万元,解决就业350人。同时,以井冈山农业科技园为龙头,推进“1+13”现代农业示范园区体系建设,精心培育一批产业特色鲜明的田园综合体。
九、农业林业特点?
林业有4个显著的特点:①生产周期长。由新林建立到产品收获或产生生态效益、社会效益需要较长时间,少则几年,十几年,多则几十年甚至上百年。②社会公益性。森林是自然界陆地生态系统的主体,对改善生态环境,维护生态平衡起着重要作用。林业与农业、水利、交通、工矿、旅游、卫生、城市建设都有密切关系。林业生产的好坏、森林资源的消长影响到整个社会。③地域性。林地是林业生产的基本生产资料,由于地理位置的差异,气候、土壤等环境条件的不同,林业生产的规模、特点、性质都不同。④风险性。林业经营活动的主要对象是有生命的物体,它在生长发育过程中会受到各种自然灾害、社会因素与人为因素的破坏和干扰。
农业的三大特点:1、中国农业资源丰富。2、中国农业从业人员较多。3、中国农业基础设施较为完善。4、中国农业生产方式不断改善。
十、亚洲农业特点?
(1)水田集约化农业。它是亚洲典型的有代表性的农业地域类型,主要分布在亚洲季风气候区域,高温多雨,水热同季,有利于水稻生长发育。水田在耕地面积中所占比重很高,水稻种植历史悠久,稻农种植技术水平较高。这一地区是世界稻谷主要生产地带,水稻集中分布在平原地区,如我国的长江流域、珠江三角洲和四川盆地,中南半岛的红河、湄公河、湄南河和伊洛瓦底江三角洲地带,爪哇岛,恒河中下游和印度河三角洲等地。
(2)旱田农业。多分布在水田区的周围,年降水量较前区为少,雨量变率较大,须具备完整的灌溉与排水系统才能旱涝保收。大多数国家多采用分散个体经营,属集约化水平较低的自给性农业。多种植旱田粮食作物;经济作物主要有棉花、花生等。同时,种植业与养畜业结合较紧密,主要饲养马、牛、羊、猪等。以我国华北、东北,印度德干高原,恒河中、下游以及日本的北海道等为代表性区域。
(3)游牧半游牧农业。包括蒙古,我国的内蒙古、西北地区以及西亚的干燥、半干燥草原与荒漠区,同时也包括部分山区和丘陵地带。主要利用天然草原为放牧场,逐水草而居,放养牛、绵羊、山羊和骆驼等。畜产品以自给为主,商品率一般不高。水草丰富的“绿洲”地带发展有灌溉农业,以种植麦类和杂粮为主。
(4)种植园农业。为亚洲近代出现的一种农业地域类型,是在西方殖民者入侵后推行强制政策逐渐形成的。多为资本主义经营的大农园,一般为外资所控制,生产技术水平较高。主要种植供出口的热带经济作物,多分布在热带雨林地区。
(5)迁移农业。这是一种原始的农业经营方式,以种植杂粮作物为主,大多同落后的生产力水平相适应,主要分布在偏远的山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