牢固树立绿色发展新理念,认真落实省委、省政府有关地下水超采综合治理决策部署,突出重点区域,坚持生态优先,加大政策扶持,构建旱作雨养种植制度。结合省、市级方案要求,结合我县情况制定本方案。
(二)基本原则
1.突出科技应用。鼓励农民选用抗旱(耐旱)品种,农机农艺结合,实施抗旱、雨养、保墒种植技术和耕作方式,施配方肥,充分利用自然降水,提高水肥资源利用效率。
2.稳定农民收益。充分尊重农民意愿,优化种植结构,丰富种植模式和方法。鼓励种植节水耐旱粮油作物。
3.整村组织实施。因地制宜,整村推进,集中连片,县、乡政府统一组织关停项目区灌溉用水井,严格地下水管理,统筹协调推进,确保不抽取地下水灌溉。
4.有序规范运作。强化政策扶持,建立利益补偿机制,对实施旱作雨养种植试点的农户给予一定补助,确保项目区农民种地收入少受影响。严格申报程序,规范项目运作,实行公开公示制度,广泛接受群众监督。
5.提升试点水平。强化项目管理,落实关井措施,明确节水目标,对旱作雨养种植项目区域地块采取保护性措施,不能改变耕地性质。做到任务精准到户到地,补助精准到户到地。
(三)任务目标
通过旱作雨养种植试点,既要探索技术模式、构建适水种植制度,还要研究长效机制。以土地确权情况为根据,确定我县具体实施面积。2020年我县组织实施涉及秦村镇10个村,统一组织断电关停机井,将抽取地下水灌溉的水浇地变为旱作雨养农田,引导农民种植抗旱雨养作物,实施抗旱雨养保墒耕作方法,充分利用自然降水,变灌溉高产种植为适水高效种植,不抽取地下水灌溉,亩均减少地下水开采220立方左右。
(四)重点任务
1.促进种植观念转变。通过开展旱作雨养种植试点,引导农民转变生产观念,改变种植习惯,充分利用自然降水。不以追求增产高产为目标,落实降本增效、省工增效,减轻资源环境压力。
2.推进技术模式创新。依靠科技进步,创新旱作雨养种植技术模式,实现资源与技术、资源与生产协调。分季节、分作物、分区域探索形成节约资源、生态高效的种植技术模式,推进种植作物与生态条件相适应,种植方式与资源条件相协调,农机与农艺相结合的种植制度与模式。
3.推进补贴方式机制创新。探索以节水为导向的农业补贴制度,逐步完善旱作雨养种植补贴机制,科学合理补助。对承担旱作雨养种植任务农户的原有种植作物收益给予必要补助,实施旱作雨养种植后农民收益基本不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