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中国农业大学 杰出人才?
苏文浩,男,汉族,1988年03月生,河南长葛人,中国农业大学优秀人才、副教授、研究生导师,美国农业与生物工程师学会年度新人物。
他曾于英国伯明翰大学、加州大学戴维斯分校、美国农业部农业研究局、美国明尼苏达大学工作,博士毕业于爱尔兰国立都柏林大学。苏文浩主要从事农业智能感知装备研发及农产品智慧产后处理与精深加工方面的研究。
二、人才就是人才?
人才是指具有一定的专业知识或专门技能,进行创造性劳动并对社会作出贡献的人,是人力资源中能力和素质较高的劳动者。人材是指可造之材的意思。“人材”经过精心雕琢而成为人才。“人材”与“人才”的区别 人才--“人”即“才能”。通俗地说就是指有本事的人。 人材--“人”即“木材”。即可造之材的意思。“人材”经过精心雕琢而成为人才。
三、中国农业标识?
中国农业银行标识由中国古钱和麦穗构成,外部为圆形古钱币,寓意货币、银行;内部由方形麦穗贯穿上下,象征着农业,构成了中国农业银行的名称要素。麦穗中部形成一个“田”字,体现出农业银行的特征。麦穗芒刺直指上方,使外圆开口,给人以突破感,象征中国农业银行簇拥着中国农业的发展,不断开拓前进。
中国农业银行的标识采用大自然的绿色为主要色彩基调。绿色是生命的本原色,象征生机、收获、纯朴、稳健,表示中国农业银行诚信高效的美好形象,同时寓意中国农业银行事业蓬勃发展。
四、中国农业代码?
中国农业银行代码是ABOCCNBJ。银行识别代码是由电脑可以自动判读的8位或是11位英文字母或阿拉伯数字组成,用于在SWIFT电文中明确区分金融交易中相关的不同金融机构。凡该协会的成员银行都有自己特定的SWIFT代码,即SWIFT Code,该号相当于各个银行的身份证号。
中国农业银行网点遍布中国城乡,成为中国网点最多、业务辐射范围最广的大型现代化商业银行。中国农业银行业务领域已由最初的农业信贷、结算业务,发展成为品种齐全,本外币结合,能够办理国际、国内通行的各类金融业务。
中国农业银行吸收公众存款;发放短期、中期和长期贷款;办理国内外结算;办理票据贴现;发行金融债券;代理发行、代理兑付、承销政府债券;买卖政府债券;从事同业拆借;买卖、代理买卖外汇;提供信用证服务及担保;代理收付款项及代理保险业务等。
中国农业银行办理外汇存款、外汇贷款、外汇汇款、外币兑换、国际结算、外汇票据的承兑和贴现、外汇借款、外汇担、结汇、售汇;发行和代理发行股票以外的外币有价证券;买卖和代理买卖股票以外的外币有价证券;代客外汇买卖;资信调查、咨询、见证业务。
五、发掘人才还是挖掘人才?
发掘人才是一个长期的过程,必须通过实践,社会实践才是准绳,因此认为发掘人才不需要考试。
考试模式时间短、片面、暂时、而且具有表面性,而发掘人才是一个长期、动态的过程,用考试这种静态短期的过程来反映根本不科学。
众多高分低能有才无德的人都是考试的产物。
考试只是一个对知识掌握的测试,发掘人才应从平时的成绩来看发掘人才可以通过考试,考试是发掘人才的途径之一,但不是唯一途径。
六、中国农业的特点?
中国农业是一个变化的、复杂的产业。宏观的数据1亿公顷耕地、4亿公顷草地、4亿头生猪掩盖了很多事实。耕地,从热带一年三熟的集约经营的稻田到温带干旱气候下、受生长季短和降雨少而多变的条件限制的旱地都有。大约75%的草地被认为可以用于持续畜牧业生产,但大部分的载畜量很低。很多草地都位于偏远地区,交通不便,农产品加工设备或市场基础设施不足。与其广阔的面积相反,这些草地目前提供的产品仅占全国肉类供给量的一小部分。中国是世界养猪业的先锋,目前有大约每年生产4亿头生猪。大部分(大约80%)是家庭式生产的,喂养家庭日常剩余和农作物残留秸秆。然而,商业化的集约养猪单位的数量和规模都在扩大。
主要的单季作物有(依据播种面积)大米、小麦、玉米和棉花。蔬菜和水果生产随着收入和追求营养平衡与食物多样性导致的消费需求的提高而逐年增长。肉类和牲畜生产也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而增长。增产的食物还用作家畜饲料。大量稻田转变为鱼塘,从而水产业也在快速增长。各种农产品的区域化集中生产反映了国家的气候和地理特点。由于出现了对食物安全的关注,绿色和有机食品的需求也在增长。
七、中国农业空间分布?
东部比西部高,平原比山地高,沿海比内地高
八、中国农业革命起因?
农业革命的起因就是农民受剥削受压迫太厉害,所以物极必反他们起来反抗。
九、中国农业灌溉概况?
“新中国成立以来,我国灌排事业得到了长足发展,有效保障了国家粮食安全。”我国已形成比较完善的灌排工程体系,夯实了粮食生产基础。
截至目前,我国灌溉面积达11.1亿亩,居世界第一,其中耕地灌溉面积10.2亿亩,占全国耕地总面积的50.3%。
全国已建成大型灌区459处,中型灌区7300多处;共有以灌溉为主的规模以上泵站9.2万座,灌溉机电井496万眼,固定灌溉排水泵站43.4万处,除涝面积达3.57亿亩。
我国灌排事业的发展,积累了大量可资借鉴的有益经验。
因地制宜,科学规划,大力发展节水灌溉,缓解农业水资源短缺。截至目前,全国节水灌溉工程面积达5.14亿亩,占灌溉面积比重的46.3%;近30年来,全国农业用水总量基本未增加,灌溉面积增加了3亿多亩。
开展大中型灌区续建配套与节水改造,提高农田灌排保障能力。自1998年启动实施全国大中型灌区续建配套与节水改造以来,完成260处30万亩以上大型灌区改造,大型灌区有效灌溉面积从1998年的2.4亿亩增至2018年的2.7亿亩,新增粮食生产能力200亿公斤;灌区灌溉用水量保持在1200亿立方米左右,亩均实灌水量由1998年630立方米降至500立方米左右。
开展农业水价综合改革,不断健全灌排工程管理体制机制。实施农业用水总量控制和定额管理,建立健全农业水价形成机制,落实精准补贴和节水奖励,促进节约水量转让;扶持农民用水合作组织发展,推动管护责任落实。截至目前,全国农业水价综合改革累计实施灌溉面积超过1.6亿亩,有力地促进了农业节水和农田灌排工程设施的良性运行
十、中国农业世界地位?
粮食总产6500亿斤,次于美国,居世界第2位。
棉花总产5900万担,次于美国、苏联,居世界第3位。
花生总产7600万担,次于印度、居世界第2位。
油菜籽总产8100万担,居世界首位。
芝麻总产1000多万担,居世界首位。
黄红麻总产2500多万担,次于印度,居世界第2位。
烟叶总产2900多万 担,居世界首位。
甘蔗总产5.9亿担,居世界第14位。
茶叶总产680多万担,次于印度,居世界第2位。